患者王先生,52岁,某大型企业在职中层干部,患有糖尿病4年没有控制饮食且喜甜食,血糖波动较大,还有长期吸烟和时常应酬喝酒的习惯,家人曾劝说多次未戒烟,平时喜欢工作之余打打乒乓球。一周前在单位为迎接财务审计而晚上加班时突发胸痛伴大汗,症状持续1个小时不缓解,同事赶忙拨打120急救。急救车到来后医生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半小时后送至某三甲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马上接受急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之后在心脏重症监护室完全卧床并24小时监测,因为不适应床上大小便跟护士发生过1次争执,护士劝说之后王先生接受了暂时不能下床活动这个现实。3天之后转入普通病房,在普通病房逐渐恢复日常活动,期间开始服用降糖药物并指测血糖一天5次。今天是住院的第7天,主管医生已经提前一天通知了家属今天来办理出院。虽然自觉恢复得不错,王先生心里还是有很多问题想问医生,比如这么多药到底要吃到什么时候是个头,血糖是不是要一直每天测这么多遍,能不能喝酒,烟戒不了少抽一点行不行,什么时候能恢复上班,还能不能打乒乓球,以后还能不能出差,等等。他把这些问题写在了一个小本上,打算等主管医生来查房时问清楚。
王先生的夫人和女儿都专程请了一天假来接他出院,一大早7点半就到了病房。左等右等,终于在快9点钟等来了王先生的主管医生刘医生。刘医生递给了王先生女儿一沓文书,让她去办出院手续。但是她第一次来医院并不知道办出院的流程是怎么回事。跑到出院处排了40分钟队被告知没有带住院押金收据不能办理手续。没办法王先生的女儿赶紧回家去取,还好家离医院不算太远,往返1个小时就取来了,又排了半个小时的队总算是办完了出院手续。然后东找西找了10分钟找到药房取了出院带的药。这么一折腾完就已经快中午11点了。
王先生和夫人在病房也没闲着,王先生在小本子上罗列了十几个问题一个一个地问刘医生,夫人在一边用笔作着笔记。当刘医生解答到第6个问题时忍不住说:“我还有其他患者要看,现在只能回答您这么多,要不以后您到门诊再咨询专家吧。”
这时候准备新入院的患者也来了,新患者和一大堆家属焦急地等着王先生这张床,时不时张望他的动向。
王先生的女儿前后花了2个多小时才办完了出院手续,和王先生、王先生的夫人一起拎着取来的一兜子出院带药再去找刘医生问服用方法。这时刘医生正在和上级医生讨论一位重患者的治疗方案,转过身来说:“你们等一会儿吧。”王先生的女儿忍不住嚷了起来:“我今天专门请了假来的,办个出院手续花了2个多钟头,你也不事先告诉我们要带什么来办手续,害得我跑了两趟,我爸人还没走新患者就来瞅他这床,我爸这儿还一大堆问题没问完呢,怎么吃药也不清楚,你还让我们等一会儿,要等到什么时候啊?”
【问题】
1. 救治成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属在出院环节上发生了不满,怎样优化和改进流程?
2. 如何回答患者的一系列疑问?
3. 出院前怎样进行健康宣教才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解析】
上述过程中医生看起来并没有错误,但是遗憾的是本来救治疗效非常好的一个患者,家属却在出院环节上产生了不满。如果能有一些改进措施,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医生并没有真正尊重患者和家属,对家属专程请假接患者出院以及办理出院手续等在潜意识里认为都是患者和家属的事,与自己无关,因而忽略了对家属办理出院手续的指导,在交代事先准备、出院流程、离院时间节点等环节上都没有和患者与家属进行足够的沟通。
其实,良好的医患关系并不意味着医生要替患者和家属做所有事,充分的沟通,明确的责任分配,合理的工作流程能够使医患双方达成共识,提高效率,事半功倍。此例中,如果医生提前和患者了解了其子女专程请假、患者本人想在出院前跟医生就出院后康复、保健、随访以及生活工作指导等详细商谈等情况,就可以预先安排好当日工作流程,预留商谈时间,大致计划好出院以及新患者入院时间等,避免产生此例中出现的问题。医院还可以制定标准化出院流程,出院前交给拟出院的患者或家属一张出院清单和流程图,既可以省去医生花费时间给患者或家属逐一解释出院流程的时间,也可以使患者或家属更加明确他们需要准备什么和做什么,可以缩短办理手续的时间,双方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关于服用药物问题可以由患者的病房主管护士详细告知和做好标识。每一种药物在出院文书中注明服用时间,并告知出院后门诊复诊时间和方式(如专门的随访门诊)。
2. 医生忽略了患者对自己今后的治疗、生活和工作等系列问题的疑问,认为这些都可以将来到门诊去解决。患者急性发病,以往对于冠心病、心肌梗死缺乏常识,本次住院救治成功,出院时对后续治疗心存多个疑问,非常关注自己是否需要长期服用很多药物、是否需要密集监测血糖、是否需要戒除烟酒、可否继续运动,甚至希望医生就其工作性质都能给予一些健康指导。此例中,主管医生在平时查房中如能告知一些健康科普知识,或者发放一些健康教育小手册,或者在病房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不但可以在住院过程中为患者答疑解惑,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更加配合治疗,还可以免去患者因为直到出院前积累多个问题都无人解答所产生的不满情绪,使患者出院时心情顺畅,信心饱满,更加明确出院后自己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3. 医生没有良好地与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沟通,使得患者和家属由原本就有不满情绪升级为投诉。此例中,医生既没有预先告知出院准备事项,也没有给予办理出院程序指导,没有对家属来回跑表示同情,没有安排时间充分解答患者的多个疑问,不关注患者对治疗、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后续问题,草率解答,又不能对新患者入院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进行有效排解,在无更多时间进行交流时不能有效获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信任。
【知识点】
1.“全人”照顾模式的运用 很多患者的治疗需要延续到出院之后,特别是慢性疾病,不仅是药物等的治疗,生活方式、不良生活习惯改变都是医生需要关注的内容。因此,即使对专科医生,熟悉各种疾病的预防、康复、保健知识以及健康教育内容也是必需的。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运用 医生要深切理解并且会熟练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治疗疾病的同时尽量探究患者的心理情况,分析患者的心理情况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可能给治疗、康复等带来的影响。因此在医患沟通中,医生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行为以及产生的内在原因,倾听他们的内心诉求,鼓励他们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共情于他们的疑虑、焦急和疑问等,耐心地分析、解释他们所提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