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急诊检查环节医患沟通案例三
急诊检查环节医患沟通案例三
正文

患者,女性56岁。因“右侧腹痛一天”,夜间疼痛难忍于某日凌晨2点到某医院急诊科就诊。医生正在睡觉,护士电话通知医生,医生嘱护士先开腹部立卧位平片进行检查单。家属不满意直接到值班室叫医生。医生起床后,询问病史及检查患者,腹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急诊做心电图示左室大。结合既往患者有胆囊结石,拟诊胆石症。立卧位平片未见异常,给予止痛,同时开急诊腹部CT检查。用药20分钟后患者疼痛缓解入睡。当日晨8点,夜班医生未向白班医生交班,9时患者在家人的陪同下到放射科做腹部CT检查,等了半个小时也没有做上,患者突然意识不清,发绀,呼吸、心搏骤停,当即抢救无效死亡。家属要讨说法,认为值班医生值班时睡觉,服务态度极差,未看患者就直接让护士开具检查单;为患者查体时根本没有进行心肺听诊,误诊误治。

【问题】

急诊医生为什么会导致患者家属对诊疗过程的不信任?在沟通中存在哪些问题?

【解析】

1. 人文素养是急诊医师与患者进行良好有效沟通的前提。如果医生具备较高人文素养,就会在诊治患者的同时,实施人文关怀,同时有高度的责任心,也会留给患者良好的“首次印象”,这对于能否获得信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每次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前必须做足准备工作的必要性。

2. 针对急诊工作责任重大的特殊性,沟通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值班医生应立即接诊,在接诊后即需要启动沟通,在一言一行中都体现出对患者的理解和关心,注重观察患者心理,对患者身体上、情感上的感受和体验能够发自内心地产生共情,能让其明显感受到关心和温暖,从而达到良好有效沟通的目的。重视早沟通、充分沟通、随时沟通,这样才能厚积薄发,避免双方的矛盾激化以及有可能出现的极端现象和严重后果。

3. 履行告知,尽说明义务 ①病情的告知:凡夜间就诊的患者突然发生剧烈胸痛、腹痛等,鉴别诊断除考虑胆囊炎、胆结石、胃肠穿孔外,还应考虑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破裂等的可能性,充分认识到急诊患者病情的不可预测性。②检查及其风险的告知:做相应的检查应当向患者作必要的解释,要有检查过程中的风险意识。

4. 做好交接班 如果违反交接班制度,对危重或特殊患者疏于管理,可能导致医疗过失。

5. 医院管理部门要制定“急诊优先”的制度,比如患者做一些辅助检查时应优先检查。

【知识点】

深厚的人文素养是急诊医师与患者进行良好有效沟通、赢得患者满意的前提。要树立“生命至上”的理念,使医学人文回归医疗。

沟通技能方面要求做到:①尽早沟通,即沟通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②随时沟通,反复多次沟通。③充分沟通,必要时边抢救边沟通。

病人和家属最不愿看到医生的行为:①没看病人,就开具检查。应杜绝用仪器代替体检。②粗暴地打断病人的话或听病人陈述病情时表现得极不耐烦。如病人的话还没说完,就开始写处方。③不解释检查或治疗项目的原因。④同时给几个病人说话,让人不知道哪句话是对自己说的。医生的这些不良行为,极易引起病人或家属的不满,导致医疗纠纷。

履行告知义务时要注意:①告知行为要在事前而不是事后,否则缺乏告知行为的实质意义。②告知行为要采用书面形式,便于医院管理部门、司法部门的采信。

【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六条: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医师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同意。

2.《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一条: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3.《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4.《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七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上一篇:急诊检查环节医患沟通案例二 下一篇:急诊治疗环节医患沟通案例一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