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26岁,因“晚饭时饮啤酒约3/4瓶,3小时后感周身震颤,胸闷、憋气”,由他人搀扶入某医院急诊科就诊。急诊医生查体心肺腹部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呈窦性心律,肢体导联低电压。凭查体过程中呕吐大量胃内容物,酒精味浓,而未进一步探究胸闷憋气的症状而诊断酒精中毒,并按之处理。治疗后约3小时,家属诉患者烦躁,不停叫喊,胸闷憋气。急诊医生说可能是酒精作用,但需排除脑部病变,动员做头颅CT和抽血化验心肌酶谱。家属怕因患者呕吐影响CT检查,要求天亮时再做,以刚检查过为由拒绝再次抽血化验。急诊医生未向患者家属进一步解释检查的必要性,医嘱密切观察,未予其他处理。15分钟后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无颈动脉搏动,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病理诊断:心肌炎、肺淤血、水肿。毒物检验结果:心血中未查出乙醇、未查出常见的毒物。结论:心肌炎,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家属状告接诊医生误将心肌炎诊断为酒精中毒;医生对患者出现的危险未尽到应有的责任;病情危急时医生未采取任何救治措施。
该案例定为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医方负轻微责任。
【问题】
这位急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有哪些沟通不良?
【解析】
1. 接诊环节沟通不良,初步诊断应留有余地
首次接诊患者应注意关切地询问患者的病情,不要被饮酒这个表面现象而迷惑。在沟通技巧方面,善于抓住与患者交谈的契机,凭有饮酒史和呕吐物有酒味诊断“酒精中毒”,但不能解释患者的全部症状和体征,需进一步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既往史和过敏史)和必要的检查加以明确。在为患者实施治疗过程时要注意主动与患者或家属交谈,既可以分散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又能进一步了解病情。在沟通技巧方面应留有余地,在交流过程中,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尤其是在按“酒精中毒”治疗效果不明显且患者病情加重出现躁动时,应及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重新评估病情,积极寻找其他方面的诊断依据。对于年轻患者的胸闷、憋气主诉,应提高警惕。急诊医生在诊断上冠以胸闷、呼吸困难原因待查,预防诊断考虑不全,为后续全面诊断、检查、病情解释打下基础。
2. 检查环节沟通不足
病情反复时,应动态检查相应的化验检查,如生化、心肌酶、血气分析、胸片等。本案例出现家属不配合进一步检查,也不能任其决定,应解释清楚我们检查的目的和必要性,向家属交代拒绝检查延误病情的风险,并留有书面签字,拒签时有他人证明并记录在病历上,避免纠纷。因此,在沟通中不要忽视患者家属,家属的情绪和言行对患者有着很大的影响,及时主动与家属沟通取得信任,不仅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劝慰患者,稳定患者的情绪,保证诊疗的顺利进行,也能避免引起家属惊慌失措,干扰正常的治疗。
【知识点】
医患沟通是由医患双方共同决定的,但医方起主导作用。因此急诊医生有必要主动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解决医患存在的问题。
1. 诊断不明时,交代病情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留有余地。
2. 主动安慰患者,让患者感到温馨,赢得信任。
3. 详细解释,让患者了解病情,并注意时常提醒,让患者及家属主动配合。
4. 应详细记录具体的诊疗过程,一旦出现纠纷,完整的病历才能更准确、真实地还原治疗的具体过程。
【相关法律法规】
《侵权责任法》第六十条: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一)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二)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三)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前款第一项情形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也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