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某院急诊科接诊一位由警察发现并送来急诊的自服有机磷农药的女性患者,没有家属。医护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进行抢救洗胃。患者非常不配合,拼命抵抗,并把污秽溅了医生护士一脸。接诊医生顿时火冒三丈,怒斥道:“要真想死就多喝点儿,省得现在受这个罪!”患者听了后,更是要死要活,更加不配合治疗,使得抢救陷入停顿,也无法建立静脉通路快速治疗,更无法进一步与患者协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支持治疗。果然,5分钟后,患者昏迷,呼吸微弱,医护人员配合,立即采取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心肺复苏急救措施,快速建立静脉通路给予阿托品、氯解磷定等药物综合治疗,患者最终转危为安。
【问题】
1. 如何评价急诊医生在接诊环节的沟通行为?
2. 当遇到紧急病例又无法找到家属签字时,急诊医生该怎么办?
【解析】
1. 急诊医生对待患者要有诚心和耐心,特别要尊重和理解自杀患者。任何自杀者都可能面临着情感痛苦,并认为这种痛苦是无法逃避的、无法忍受的以及永无止境的。在其极度痛苦时,自杀者脑中反复出现自杀意念及自杀计划,甚至可能已经多次采取自杀行动,他们认为自杀几乎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因此,更应多听听他们的心声,避免使用刺激患者情绪的词语和语气,语言亲切,态度诚恳,目光柔和,可使患者产生安全感、被尊重感,愿意主动接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美好的语言,可使患者感到温暖,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从而产生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
2. 急诊科医护人员由于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和救死扶伤的责任,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压力,“长期处于这种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很容易产生焦虑、急躁、抑郁等负面情绪”。一定要高度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旦有了低落的情绪,要及早进入干预,学会放松自己,转移注意力,提高自我心理调控能力。
3. 当遇到紧急病例又无法找到家属签字时,医院和医生该怎么办?这个难题由来已久,但一定要记住原则:危重病人,无人签字也要救!可以上报医院由“医院代签”,也可以让警方与医院协调,共同作证,并进行书面记录。
【知识点】
急诊医生在接诊时应注意观察并探索患者在交谈时流露出的一些可能对了解其内心世界或真实病情很有价值的线索。比如说患者在谈到某个敏感话题时比较害怕、不好意思或有抵触情绪,这时医生需要善解人意,能够揣摩患者的弦外之音,并有技巧地进行追踪,同时鼓励患者表露更多更真的信息,以便患者配合治疗。对自杀患者更应注意人文关怀,进一步了解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悲观、失落、绝望情绪的心理成因,采取心理疏导方法,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地做好心理干预;消除心理障碍,鼓励其将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应用医患沟通技巧,使患者解除精神痛苦,重建生活信心,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配合治疗。最有效的沟通技巧就是倾听和共情。
【相关法律法规】
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施。
2.《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故:
(一)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二)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三)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四)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五)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六)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