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突发性耳聋。
(二)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2005)。
1.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
2.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为轻、中或重度,甚至全聋。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3.病因不明(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4.可伴耳鸣、耳堵塞感。
5.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
6.除第Ⅷ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2005)。
详细询问病史,积极寻找病因,尽早介入治疗。
1.一般治疗 适当休息并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3.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
4.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抗凝药物。
5.神经营养类药物。
6.其他治疗,如混合氧、高压氧等治疗。
(四) 标准住院日
为15~17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突发性耳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 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4) X线胸片、心电图。
(5) 纯音听阈测试。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 血清病毒学检测。
(2) 声阻抗检查:包括鼓室压曲线和镫骨肌反射。
(3)耳蜗电图。
(4) 听性脑干反应,40Hz相关电位(或多频稳态诱发电位)。
(5) 耳声发射检测(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或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6) 前庭功能的相关测试。
(7) 影像学检查(CT或MRI)。
(七)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的纯音听阈受损程度、并发症的情况、全身状况采取个性化的综合治疗。
1.静脉或口服药物治疗
(1) 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治疗:注意观察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并对症处理;防治脏器功能损伤,包括抑酸、补钙等。
给药途径:口服泼尼松,首剂1mg/kg体重(最大剂量60mg/天),5~7天后递减(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或鼓室内激素给药。
*可酌情静脉途径给药。
(2) 改善血液循环类药物:根据患者纯音听阈严重程度及全身状况选择用药。
1) 降纤类:治疗前血浆纤维蛋白原在正常范围内,治疗过程中监控纤维蛋白原及肝功能。
2) 微小血管扩张剂。
(3) 可选用神经营养药物作为辅助用药。
2.可选用高压氧治疗。
3.对症处理。
(八) 出院标准
1.主诉听力恢复病前水平且纯音听阈达到2005年济南会议制定的治愈标准。
2.或综合治疗满1个疗程。
(九) 变异原因及分析
1.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须视具体情况调整用药。
2.伴有其他全身疾病的患者须监控相关疾病的发展,若有加重须联合相关科室进行诊治。
二、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