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详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临床路径 >  鼓膜炎临床路径(2017年版)
鼓膜炎临床路径(2017年版)
正文

一、 鼓膜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鼓膜炎。

(二) 诊断依据

根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耳鼻咽喉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黄选兆、汪吉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

(1) 急性鼓膜炎症常见者有急性鼓膜炎和大疱性鼓膜炎。 急性鼓膜炎大多伴发于急性外耳道和急性中耳炎。而大疱性鼓膜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鼓膜原发性炎症,单耳或双耳发病,表现为耳痛、耳溢液、轻度听力下降、低调性耳鸣或有耳闷胀感、可伴低烧、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

(2) 慢性鼓膜炎症较多见的是慢性肉芽性鼓膜炎,又称特发性慢性鼓膜炎。表现为耳内不适或痒,一般不痛、耳内流脓、无臭、轻度传导性听力下降。

2.体征

(1) 大疱性鼓膜炎可见外耳道整个皮肤或深部皮肤充血。鼓膜松弛部充血、膨出。大疱性鼓膜炎者可见疱疹多位于鼓膜后上方,大小不一,数目不等。疱疹呈淡黄色或灰白色,若有新鲜出血则显红色。疱疹破溃后,局部呈暗红色,可有少量渗血,但鼓膜不会出现穿孔。疾病早期,乳突可有轻压痛。

(2) 慢性肉芽性鼓膜炎患者的鼓膜轻度充血、鼓膜表面和外耳道深部皮肤有微小颗粒状肉芽或表浅溃疡,病损表面有少许脓液,肉芽可随鼓膜活动。颞骨高分辨CT见鼓室及乳突正常。

(三)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鼓膜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 标准住院日

为≤10天

(五) 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

(3)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4) 心电图。

(5) 耳内镜检查。

(6) 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 听性脑干反应,40Hz相关电位(或多频稳态诱发电位)。

(2) 血清病毒学检测。

(3) 影像学检查(CT或MRI)。

(六) 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耳鼻咽喉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黄选兆、汪吉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根据患者的耳部病情及全身情况采取个性化的综合治疗。

1.大疱性鼓膜炎

(1) 大疱未破者:无菌操作下刺破大疱。

(2) 大疱已破者:0.3%氧氟沙星滴耳液或0.5%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

(3) 镇痛治疗:疼痛剧烈者,以1%或2%的利多卡因或苯唑卡因滴耳。

(4) 预防感染治疗:预防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口服治疗。

2.慢性肉芽性鼓膜炎

(1) 局部治疗:耳道内冲洗后以0.3%氧氟沙星滴耳液或利福平滴耳液或3%硼酸酒精滴耳液滴耳;肉芽面可用10%~20%硝酸银或三氯醋酸烧灼。肉芽增生较剧烈者,以2%利多卡因麻醉后刮除肉芽再以上述腐蚀剂烧灼。

(2) 全身治疗:个别顽固病例可予以泼尼松5~10mg,3次/天,或地塞米松0.75mg,3次/天,并口服抗生素治疗。

(七) 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中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要求,合理选用预防用抗菌药物。

(八) 出院标准

1.鼓膜炎症控制,无红肿及分泌物,肉芽消退,全身一般情况良好。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九) 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须视具体情况调整用药。

2.伴有其他全身疾病的患者须监控相关疾病的发展,若有加重须联合相关科室进行诊治。

二、 鼓膜炎临床路径表单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临床路径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