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或食管胃结合部恶性肿瘤。
符合术后辅助化疗条件:术后病理证实胃或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分期为ⅠB期,Ⅱ期,Ⅲ期(T3,T4或任何T,N+),Ⅳ不含远处转移行术后辅助化疗。
(二)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AJCC癌症分期手册》(第7版)。
1.症状 早期胃癌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腹部疼痛与体重减轻是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2.体格检查 腹部检查,左锁骨上淋巴结检查,直肠指诊。
3.一般情况评估 体力状态评估。
4.实验室检查 粪便潜血试验、胃镜检查;腹部B超/CT;胸部X片或CT,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如:CEA、CA72-4及CA19-9,三大常规,心电图等。
5.病理证实胃或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三)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癌疾病编码。
2.符合化疗适应证,无化疗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 标准住院日
为5~7天
(五) 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消化道肿瘤标志物(CEA必查,而CA19-9,CA724,CA125,CA153选查);
(3) 腹部及盆腔超声或增强CT;
(4) 胸片或CT、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
(1) 胃镜、Hp检测、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查等;
(2) 胃癌术后定期随访肿标和影像学检查:所有胃癌患者都应接受系统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每3~6个月随访1次,共1~2年;之后每6~12个月随访1次,共3~5年;以后每年1次。同时根据临床情况,建议不超过6个月行影像学检查(首选CT或MRI,超声次选)或内镜检查(术后半年可以首次复查);
(3) 治疗或随访过程中有骨痛症状患者,加做骨扫描,不作为常规;
(4) PET-CT不作为辅助治疗随访的常规检查。
(六) 化疗前准备
1.体格检查、体能状况评分。
2.排除化疗禁忌。
3.患者、监护人或被授权人签署相关同意书。
(七) 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每年更新)。
1.术后分期T2N0M0辅助化疗(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单药化疗)或观察。
2.术后分期T3,T4或任何T,N+S1单药1年或XELOX方案8周期或ECF方案围术期化疗6周期。
(八) 化疗后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建议每周复查1次。根据具体化疗方案及血象变化,复查时间间隔可酌情增减。
2.肝肾功能 每化疗周期复查1次。根据具体化疗方案及血象变化,复查时间间隔可酌情增减。
(九) 化疗中及化疗后治疗
化疗期间脏器功能损伤的相应防治:止吐、保肝、水化、抑酸剂、止泻药、预防过敏、升白细胞及血小板、贫血治疗。
(十) 出院标准
1.完成既定化疗流程。
2.无发热等感染表现。
3.无Ⅱ度及以上的严重不良反应(根据NCICTCAE分级)。
4.无未控制的疼痛。
5.若行化验,无需干预的异常结果。
6.无需干预的其他并发症。
(十一) 变异及原因分析
1.化疗期间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因化疗严重副作用导致的方案、药物或剂量的临时调整。
3.消化道出血、穿孔,肠梗阻、粘连等。
二、 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路径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