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行手术治疗。
(二)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 间歇跛行,静息痛,患肢发凉,感觉异常如胼胝感、针刺感、烧灼感、麻木感等。
2.典型体征 皮肤苍白,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多位于足背和小腿浅静脉,营养障碍皮肤干燥、脱屑、皲裂,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溃疡或坏疽等。
3.排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4.血管彩超检查或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明确。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内科保守治疗 ①严格戒烟;②激素、抗生素、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等药物应用;③高压氧治疗。
2.手术 ①动脉成形术;②动脉血栓切除术;③截肢术;④交感神经切除术;⑤干细胞移植术。
治疗方式选择:根据患者足部缺血严重程度及是否合并感染等选择内科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四) 标准住院日
为7~10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 术前准备不超过3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 胸片、心电图、下肢动静脉血管彩超、踝肱指数、下肢动脉血管CTA。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 血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叶酸药物基因,心脏彩超、腹部肝胆脾胰双肾彩超,下肢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
(七) 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及病原学证据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
(八) 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 全麻、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或腰麻。
2.术中用药 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用药。
3.输血 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 术后住院恢复不超过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凝血功能,下肢动脉血管CTA。
2.术后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十) 出院标准
1.患者体温正常,切口无感染迹象,能正常下床活动。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 变异及原因分析
1.严重基础疾病可能对手术造成影响者,术前准备时间会延长。
2.病情加重。
3.术后出现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时,住院恢复时间相应延长。
二、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路径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