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
(二)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急性起病,病程较短。
2.常有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
3.泌尿系统症状 可有膀胱刺激征,常有腰痛和(或)下腹痛、肋脊角及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压痛和叩痛。
4.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沉增快,离心尿白细胞≥5/Hp,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阳性。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必要时联合用药,足够疗程,预防或治疗败血症。
2.对症及支持治疗。
3.纠正易患因素。
(四) 标准住院日
为7~14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肾盂肾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 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CRP、ESR、血培养等。
(3) 尿红细胞位相、白细胞分类、尿白细胞管型、清洁中段尿培养(包括细菌和真菌)+药敏、尿找抗酸杆菌。
(4) 超声波检查(双肾形态大小、输尿管、膀胱、男性加前列腺)。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 血、尿渗透压,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找支原体和衣原体、尿结核杆菌培养、尿液高渗培养、血G(1,3-β-D-葡聚糖)试验、GM(半乳甘露聚糖)试验。
(2) 胸片、心电图、残余尿B超、腹部B超、妇科B超、腹部X线平片、静脉肾盂造影、膀胱输尿管反流造影,必要时CT检查等。
(七) 选择用药
宜静脉给药,选用对致病菌敏感、抗菌药在尿及肾内浓度要高(宜选用杀菌剂)、肾毒性要小的抗菌药,严重感染时联合用药。疗程一般为14天。血培养阳性者疗程可适当延长。
(八) 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改善,非复杂性尿感者尿培养转阴。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九) 变异及原因分析
1.新出现其他系统合并症,需要住院治疗。
2.出现治疗相关的并发症。
二、 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