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
(二) 诊断依据
《临床诊疗指南 肾脏病学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肾脏病学分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及其分类标准》进行诊断。
1.蛋白尿>3.5g/24h。
2.低白蛋白血症<30g/L。
3.高脂血症。
4.高度水肿。
5.如仅有大量蛋白尿,但其他指标未达到诊断标准时称为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
(三) 诊治方案
1.筛查导致肾病综合征的继发原因,明确临床诊断。
2.评估病情 肾功能、感染、血栓、心功能以及伴发病等。
3.评估肾活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后,行肾活检,获得病理诊断。
4.肾病综合征的支持治疗。
5.制订治疗方案 如病情需要,在获得病理诊断前,经评估病情后,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四) 标准住院日
为7~21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
2.肾病综合征范围内的蛋白尿。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 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和便潜血。
(2)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
(3) 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HbA1C、血脂、血浆蛋白、ESR、CRP、BNP、凝血功能等。
(4) 免疫学指标:ANA、C3,C4,dsDNA,SSA,SSB或ENA谱。
(5) 感染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结核筛查等。
(6) 副蛋白病筛查:血、尿免疫电泳;血尿免疫固定电泳;轻链。
(7) 肿瘤标记物。
(8) 肾脏B超、肺CT、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B超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肾静脉下肢深静脉B超检查,心功能评估等。
(七) 评估肾活检适应证、禁忌证后进行肾活检(见肾活检路径)
(八)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对症支持治疗
(1) 低盐饮食。
(2) 利尿:可选用袢利尿剂:呋塞米或托拉塞米;噻嗪类利尿剂。顽固性水肿者可给予静脉白蛋白联合袢利尿剂。
(3) 降压。
(4) ACEI或ARB降压,降蛋白。需评估有效血容量。怀疑微小病变时,暂缓使用。
(5) 治疗感染。
(6) 评估血栓和出血风险,有高危因素的进行抗凝预防血栓。
(7) 降脂:他汀类。
2.对且暂时不能获得病理学检查的,根据病情可开始糖皮质激素治疗。
(1) 泼尼松片1mg/(kg·d),最大剂量60mg/d,尿蛋白转阴后再持续2周,8~12周后逐渐减量。
(2) 保护胃黏膜,预防类固醇骨病。
3.根据肾活检结果,针对相应疾病进行治疗(相应疾病路径)。
(九) 出院标准
1.明确诊断。
2.症状改善或稳定 水肿减轻或消退、血压稳定。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 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电解质紊乱及其他合并症或并发症者,需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可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2.若肾脏病理活组织检查显示为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时,退出此路径,进入相关路径。
二、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