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二) 诊断依据
根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
2.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基础COPD的常规用药者。
3.通常在疾病过程中,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一般治疗 吸氧,休息。
2.对症 止咳化痰、平喘。
3.抗生素。
4.呼吸支持。
(四) 标准住院日
为10~22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 入院1~3天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尿、便常规。
(2)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术前免疫八项。
(3) 痰涂片找细菌、真菌及抗酸杆菌,痰培养+药敏试验,支原体抗体,衣原体抗体,结核抗体,军团菌抗体。
(4) 胸部正侧位X线片、心电图、肺功能(通气+支气管舒张试验)。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
(1) 超声心动图。
(2) 肺CT。
(3) 腹部超声。
(4) 下肢超声。
(七) 治疗方案
1.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2.控制性氧疗。
3.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治疗。
4.机械通气(病情需要时)。
5.其他治疗措施。
(八) 出院标准
1.吸入支气管舒张剂不超过4小时一次。
2.患者能进食和睡眠,睡眠不因呼吸困难而唤醒。
3.患者能在室内活动。
4.低氧血症稳定,高碳酸血症得到改善或稳定,动脉血气稳定12~24小时。
5.患者临床稳定12~24小时。
6.患者能理解吸入药物的规范使用。
(九) 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存在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考虑为变异因素,如并发症严重需要专科治疗则退出路径。
2.出现治疗不良反应,需要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
3.病情加重,达到需要呼吸支持标准需要退出临床路径。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住院期间病情发生变化,需要特殊处理,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需要退出临床路径。
5.患者达到出院标准,但因为患者原因拒绝出院者退出路径。
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续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