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详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临床路径 >  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2016年版)
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2016年版)
正文

一、 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感染性腹泻或腹泻。

(二)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2):793-802)。

1.排便次数增多(>3次/日),粪便量增加(>250g/日),粪便稀薄(含水量>85%)。

2.同时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腹胀、食欲减退、发热及全身不适等。

3.流行病学史可以为病原学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4.实验室检查 便常规有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潜血等,需行便培养、霍乱弧菌培养、血常规检查等。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2):793-802)。

1.饮食治疗。

2.补液治疗。

3.止泻治疗。

4.抗感染治疗。

(四) 标准住院日

为5~10天

(五) 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尿、便常规,便一般菌培养及鉴定、霍乱弧菌培养、PCT、肝炎病毒梅毒HIV、炎性肠病相关抗体、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脂、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D-二聚体;心电图、胸片、腹部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血型鉴定、心肌标志物、血淀粉酶、脂肪酶、尿淀粉酶、血培养(T>38℃)、血气分析、腹部CT、腹部平片、肺CT、结肠镜、肠系膜血管CT等。

(六) 治疗方案的选择

1.一般治疗 软食、流食或半流食,注意休息,消化道隔离。

2.ORS的口服,静脉补充液体及电解质等。

3.抗菌治疗 可用左氧氟沙星、依替米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感染严重时,经抗生素专家组指导,可应用美罗培南等。

4.止泻 蒙脱石散、盐酸小檗碱、必要时洛哌丁胺。

5.微生态疗法,恢复肠道正常菌群。

6.其他症状的对症治疗 解热、止吐、缓解恶心、抑酸等治疗。

7.如完善相关检查后,发现肠梗阻,转相关科室进一步诊治,如最后确诊为细菌性痢疾,霍乱,转传染病院,退出临床路径。

(七) 出院标准

1.腹泻好转,无伴随不适,如恶心、呕吐、发热等。

2.血常规、便常规正常,电解质紊乱纠正。

(八) 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存在使腹泻加重的其他疾病,需要干预处理。

2.入院时已发生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需积极对症处理,完善相关检查。

3.腹泻使原有基础疾病加重,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需积极干预。

4.因腹泻致血容量不足,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或肠道感染严重,并发出血等。

5.患者持续便常规提示血便,或血红蛋白持续下降,需行肠镜检查,诊断直肠癌等。

6.患者并发肠系膜血栓,致肠梗死等,需转相关科室进一步治疗等。

二、 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表单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临床路径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