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详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临床路径 >  系统性硬化症临床路径(2017年版)
系统性硬化症临床路径(2017年版)
正文

一、 系统性硬化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系统性硬化症。

(二) 诊断依据

根据《系统性硬化病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4):256-259),以及1980年美国风湿病学分会提出的系统性硬化症(SSc)分类标准。

1.主要条件

近端硬皮病:手指及掌指(跖趾)关节近端皮肤增厚、紧绷、肿胀。这种改变可累及整个肢体、面部、颈部和躯干。

2.次要条件

(1) 指硬化:上述皮肤改变仅限手指;

(2) 指尖凹陷性瘢痕或指垫消失:由于缺血导致指尖凹陷性瘢痕,或指垫消失;

(3) 双肺基底部纤维化:在立位胸片上,可见条状或结节状致密影,以双肺底为著,也可呈弥漫性斑点或蜂窝状肺。要除外原发性肺病所引起的这种改变。

具有主要条件或两条以上次要条件者,可诊为系统性硬化症。

(三)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SSC诊断标准。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 标准住院日

为14~21天

(五) 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尿、便常规及便潜血检查;

(2)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 免疫球蛋白、补体、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

(4) 抗核抗体谱;

(5) 胸部正侧位X线片(或肺CT)、心电图、心脏彩超、泌尿系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检查的项目

(1)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抗RNA聚合酶Ⅲ、HBV-DNA、HCV-RNA、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抗磷脂抗体谱、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蛋白、血清肾素水平、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免疫固定电泳、血清蛋白电泳、甲状腺功能;

(2) 胃镜、X线钡餐、结肠镜、肝胆胰脾彩超、关节影像学检查、腹部影像学检查、骨穿、甲皱微循环检测、骨密度、肺功能、右心导管;

(3) 皮肤、肾脏或其他组织活检;

(4) 其他相关检查。

(六) 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系统性硬化病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4):256-259)。

1.一般原则 戒烟、加强营养、手足保暖、避免精神刺激。

2.抗炎及免疫调节治疗

(1) 糖皮质激素:用药剂量及疗程视病情而定。

(2) 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环孢素A、硫唑嘌呤、甲氨蝶呤、他克莫司、青霉胺、霉酚酸酯等,选择何种药物及疗程视病情而定。

(3) 丙种球蛋白输注:视病情而定。

3.血管病变治疗

(1) 血管扩张剂:钙离子拮抗剂、前列环素及其类似物、内皮素-1受体拮抗剂、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及一氧化氮等,选择何种药物及疗程视病情而定。

(2) 氧疗、利尿剂及强心剂:视病情而定。

(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视病情而定。

4.抗纤维化治疗

除免疫抑制剂外,视病情情况酌情加用乙酰半胱氨酸等。

5.对症治疗:根据脏器受累及治疗药物的副作用,酌情加用相关对症药物。

(七) 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好转。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八) 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了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影响本病治疗效果,需要住院期间处理。

2.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

二、 系统性硬化症临床路径表单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临床路径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