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
(二)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
1.高血压,并具有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典型的症状,部分患者血压正常,且无症状。
2.血压监测提示为阵发性高血压、阵发性高血压加重或持续性高血压。
3.血或24小时尿儿茶酚胺(CA)或其代谢产物增高,发作性高血压患者发作日4小时尿CA或其代谢产物较对照日4小时尿CA或其代谢产物高3倍以上。
4.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病灶。
5.131I或125I MIBG同位素功能显像阳性。
(三) 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
1.控制血压及对症治疗。
2.手术切除肿瘤。
3.同位素治疗。
(四) 标准住院日(内分泌科)
为≤28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 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及肿瘤标志物。
(3) 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测定,激发试验和(或)抑制试验。
(4) 胸片、心电图、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腹部超声、肾上腺CT或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 静脉分段取血测定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及其代谢产物。
(2) 131I或125I MIBG。
3.酌情行并发症的相关检查。
(七) 选择用药(术前)
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2.钙通道阻滞剂。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4.血管扩张剂。
5.儿茶酚胺合成抑制剂。
6.镇静剂。
(八) 出院(转科)标准
1.症状减轻、好转。
2.满足手术条件。
(九) 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复杂、严重、临床表现不典型,造成诊断和治疗困难,延长住院时间。
2.伴有其他系统合并症,需要特殊诊断治疗措施,治疗和住院时间变异。
3.出现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并发症,治疗效果不佳,延长住院时间。
二、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临床路径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