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
(二)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1.有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体征、病史以及用药史。
2.低血钠、低渗透压血症。
3.尿钠增高,并不受水负荷的影响。
4.高渗尿,尿渗透压高于血渗透压。
5.水负荷后抗利尿激素(AVP)活性不受抑制。
6.肾脏、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基本正常。
7.排除其他可引起低钠血症疾病 肝硬化腹水、慢性心力衰竭、肾脏疾病伴低钠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三) 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1.原发疾病的治疗。
2.限制摄入水量 一般限制饮水量0.8~1.0L/24h,症状可好转。
3.药物治疗。
4.严重低钠血症的处理。
(四) 标准住院日
一般为≤14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是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 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 胸片、胸CT、心电图、腹部B超;
(4) 血和尿渗透压,尿钠测定;
(5) 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估:甲状腺、肾上腺;
(6) 肿瘤标记物。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的检查项目
(1) 血AVP测定;
(2) CT(腹部、头颅)/PET-CT;
(3) 感染相关指标(CRP、PCT)、BNP、结核相关检查;
(4) 水负荷试验。
(七) 选择用药
1.地美环素。
2.呋塞米+口服NaCl。
3.苯妥英钠。
(八) 出院标准
1.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病因诊断明确。
2.临床症状缓解,血电解质基本正常、稳定。
(九) 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急性并发症 出现严重低钠血症,或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脑桥脱髓鞘病变,可延长住院时间,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救治,退出本路径。
2.感染为发病原因的患者,感染加重、感染性休克等,可延长住院时间,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治疗。
二、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临床路径表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