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详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临床路径 >  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路径(2017年版)
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路径(2017年版)
正文

一、 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使用其他兴奋剂包括咖啡因所致精神障碍。

(二) 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急性中毒:与剂量相关,知觉歪曲、谵妄,抽搐和自主神经症状。

依赖综合征:

1.使用至少1年。

2.行为依赖 出现渴求、难以控制地使用、因使用苯丙胺而忽视其他兴趣,不顾危害性后果地使用,明显影响社会功能。

3.躯体依赖 耐受性增加和出现戒断综合征。

苯丙胺所致精神病性障碍:长期滥用或一次性大量使用后可以出现具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物质使用障碍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实验室检查(尿检),躯体检查及心理评估制定治疗策略。

2.环境管理,在没有苯丙胺的环境下进行治疗。

3.心理治疗 行为治疗、放松疗法、团体治疗、自助小组等。

4.药物治疗 戒断综合征对症处理,精神症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等。

(四) 标准住院日

为≤35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使用其他兴奋剂包括咖啡因所致精神障碍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 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尿毒品检测;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甲状腺功能、激素、血药浓度、贫血相关;

(3) 胸片、心电图、脑电图。

(4) 测查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可视渴求量表。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内分泌检查、超声心动图、腹部B超、头颅CT、磁共振。

(七) 治疗

治疗原则: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行为矫正治疗。

1.脱瘾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情况对症进行药物干预,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纠正电解质的紊乱。

2.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

(1) 焦虑抑郁:SSRIs类抗抑郁药和SNRIs类药物以及苯二氮䓬类抗焦虑药物;

(2) 精神病症状:建议使用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利培酮,视病情轻重调节剂量;

(3) 谵妄的治疗:排除器质性障碍,积极支持治疗,检测生命体征,可用氟哌啶醇肌注或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控制兴奋;

(4) 共病的治疗:共病躯体及精神障碍应积极处理,苯丙胺共病精神障碍(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自杀风险增加,所以,早期识别和治疗非常重要。

3.心理治疗 包括动机强化治疗、行为治疗、团体治疗和家庭治疗。自助小组可以解决患者长期的问题。

(八) 出院标准

1.可视渴求量表<5分。

2.能够积极配合心理和药物治疗。

3.配合医疗护理,生活能自理(病前生活不能自理者除外)。

4.患者及家属能积极配合实施继续治疗方案。

(九) 变异及原因分析

1.辅助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既往合并有其他精神或躯体疾病,苯丙胺精神病性障碍可能导致合并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

二、 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路径表单

续表

续表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临床路径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