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
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二)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小儿外科学》(第4版)(施诚仁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临床表现 多数新生儿及婴儿以无症状腹部肿块就诊,年龄较大儿童可出现上腹部或脐周腹痛伴恶心、呕吐。患儿可出现血尿,偶见尿路感染。近来由于产前和生后超声广泛应用,无症状的肾积水病例显著增加。
2.体格检查 积水严重的患儿患侧腹部能触及肿块,多呈中度紧张的囊性感,表面光滑而无压痛,少数质地柔软,偶有波动感。经超声检查发现的患儿可没有阳性体征。
3.辅助检查
(1) 超声显示患肾的肾盂肾盏扩张,但同侧输尿管和膀胱形态正常;
(2) IVU显示肾盂肾盏扩张,造影剂突然终止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输尿管不显影,或部分显影但无扩张;
(3) 如有条件可行肾核素扫描检查,进一步明确分肾功能和梗阻肾引流情况;
(4) CT和MRI可用于复杂病例检查;
(5) 有尿路感染史者需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以排除膀胱输尿管返流。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小儿外科学》(第4版)(施诚仁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四) 标准住院日
为10~14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 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型、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2) 心电图、胸片(正位);
(3) 泌尿系统超声;
(4) 利尿性同位素肾图或IVU。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 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异常者);
(2) 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有尿路感染者);
(3) CT或MRI。
(七) 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 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
2.预防性抗菌菌药物 静脉输入,切开皮肤前30min开始给药。
3.手术内置物 双J管或支架管(必要时)。
(九) 术后住院恢复7~10天
1.术后需要复查的项目 根据患者病情决定。
2.术后用药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十) 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饮食良好,排便正常。
2.伤口愈合良好,尿引流通畅。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 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存在其他系统的先天畸形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儿,转入相应的路径治疗。
二、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临床路径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