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二) 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儿科学》(第7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Krugman’s Infectious Disease of Children(第11版)(Anne A. Gershon,Peter J. Hotez,Samuel L. Katz 主编,Mosby出版,2004年)。
1.临床症状 至少3项呈阳性。
(1) 发热。
(2) 咽炎、扁桃体炎。
(3) 颈部淋巴结肿大(1cm以上)。
(4) 肝脏肿大(4岁以下:2cm以上;4岁以上:可触及)。
(5) 脾脏肿大(可触及)。
(6) 皮疹。
2.血象检查
(1) 5岁以上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占50%以上或淋巴细胞总数高于5.0 × 109/L。
(2) 异形淋巴细胞达10%以上或总数高于1.0 × 109/L。
3.EB病毒抗体或EB病毒DNA检查阳性。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儿科学》(第7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Krugman’s Infectious Disease of Children(第11版)(Anne A. Gershon,Peter J. Hotez,Samuel L. Katz 主编,Mosby出版,2004年)。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2.抗病毒治疗 首选更昔洛韦5~10mg/(kg·d),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7~10天,或阿昔洛韦,剂量为5mg/(kg·次),静脉滴注,每天3次,疗程7~10天。
3.对症治疗 退热止痛、止咳、保肝等措施。
(四) 标准住院日
为14天内。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 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1~2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血涂片、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2) 肝肾功能,EBV-IgM、EBV-IgG、EBV-DNA至少一项。
(3) 腹部B超(肝脾、肾、腹腔淋巴结)。
2.细胞免疫功能检查。
3.骨髓形态学检查。
(七) 治疗开始于诊断第1天
(八) 出院标准
体温正常持续2天以上,血常规异常淋巴细胞< 10%,肝功能基本正常(肝酶低于正常值2倍)。
(九) 变异及原因分析
入院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并发症者(包括脾破裂、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并发症、嗜血细胞增多综合征、肝衰竭等),则退出路径或转入其他相应疾病路径。
二、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路径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