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
(二) 诊断依据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发病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出现支气管炎表现。
2.胸部可闻干、湿啰音,以不固定的中等水泡音为主,可限于一侧。
3.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 重者可有高热,疲劳,影响食欲和睡眠,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头痛、胸痛等。
4.实验室检查
(1) 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 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 保持适当的室温及湿度,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供给充足水分,给热量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2.抗生素治疗 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
3.对症治疗 高热者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咳嗽者可用止咳祛痰剂;喘息者可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以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腹胀者可用肛管排气、胃肠减压。
(四) 标准住院日
为5~7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支气管炎疾病编码。
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 入院后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CRP、尿常规、粪常规。
(2) 心肌酶谱及肝肾功能。
(3) 呼吸道病毒、细菌病原学检查。
(4) 血支原体、衣原体测定。
(5) 必要时检查过敏原、免疫球蛋白、心电图、胸片、血气分析。
2.必要的告知 入选临床路径、加强拍背等护理、注意观察呼吸系统症状变化。
(七) 入院后3~5天
1.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 复查血常规、CRP。
(2) 血气分析检查。
(3) 心电图检查。
(4) 必要时复查支原体抗体。
(5) 肺功能检查。
(6) 胸片。
(7) 支气管镜检查。
(8) 过敏原检查、免疫球蛋白检测。
2.必要的告知 在急性支气管炎过程中如出现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脑病呼吸系统以外脏器损害等临床表现,及时退出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八) 药物选择与使用时间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
(九) 出院标准
1.咳嗽明显减轻。
2.连续3天腋温< 37.5℃。
3.肺体征改善。
(十) 变异及原因分析
1.体温不退和(或)呼吸系统症状没有明显缓解,需要鉴别诊断除外支气管异物、肺炎、哮喘、先天气道畸形、免疫缺陷等。也需要注意鉴别合并鼻窦炎、鼻炎的支气管炎。
2.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其他系统病变,需要加用相应治疗方案。
3.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治疗费用增加和住院时间延长。
二、 支气管炎临床路径表单
纳入标准: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支气管炎疾病编码。
排除标准:
1.体温不退和(或)呼吸系统症状没有明显缓解,需要鉴别诊断除外支气管异物、肺炎、哮喘、先天气道畸形、免疫缺陷等。也需要鉴别合并的鼻窦炎、鼻炎的处理。
2.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其他系统病变,需要加用相应治疗方案。
3.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治疗费用增加和住院时间延长。
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