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肤毛细血管瘤、部分鲜红斑痣、病理性瘢痕、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银屑病。
2.口腔黏膜白斑、女性阴道白斑。
3.角膜移植后新生血管、角膜和结膜非特异性炎症、翼状胬肉、腋臭。
1.过敏性皮炎,如复合性湿疹、日光性皮炎。
2.广泛性湿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
3.开放性皮肤损伤和感染。
1. 32P敷贴器的制作与敷贴(图1)
(1)测量皮损组织面积:
将透明薄膜紧密敷贴在皮损区域,用标记笔印拓、勾画皮损区域的轮廓。
(2)滤纸制作:
取下透明薄膜,取一张清洁滤纸,根据透明薄膜上勾画的皮损组织轮廓图样,准确剪切相应图样的滤纸片作为敷贴器的基础膜片。
(3)给药剂量计算:
用表面积测量装置测量勾画皮损图样面积。根据不同皮肤疾病,采用不同的辐照剂量,以符合要求的比活度乘以皮损组织面积即为给药活度。
(4)抽吸与配用:
通过移液枪准确抽吸符合治疗要求活度的32P溶液,根据皮损组织面积的大小适度添加蒸馏水稀释32P溶液,使稀释后的溶液能满足于均匀浸润符合皮损组织面积大小的滤纸。
(5)上样:
将稀释后的32P溶液按照一定的顺序均匀浸润整张基础膜片,确保将所有配备好的32P溶液滴注到滤纸膜片上。
(6)干燥:
32P溶液浸润滤纸膜片后,通过烘烤等方式将湿润的滤纸膜片进行烘干,使32P溶液成为磷盐均匀地敷贴在整张滤纸膜片上。
(7)封膜:
将含有32P的滤纸膜片放入较薄的薄膜套内,通过熨烫方式将其四周封闭。
(8)敷贴:
将制备好的敷贴器对准患者皮损区,先以透气医用胶布将敷贴器一侧固定于皮损一侧边缘,再次确认敷贴器与皮损区的对位关系,确保对位精确,再固定剩余敷贴器部分,最终确保敷贴器与皮损区对位准确、贴合无缝隙。


图1 32P敷贴器制作及敷贴
A.瘢痕皮损部位暴露;B.皮损轮廓勾画;C.滤纸面积勾画;D.滤纸面积测量;E.32P溶液上样;F.滤纸膜片干燥;G.滤纸膜片封膜;H.皮损敷贴固定。
引自:专科技能培训教程.医学影像与介入分册.第1版.ISBN:978-7-117-32594-3.主编:
2.90Sr敷贴器的敷贴(图2)
90Sr放射性核素敷贴器是由厂家制作好的金属敷贴器,形状固定。在临床应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皮损区域制作相应的防护隔离垫,从而达到对皮损周边正常皮肤进行保护的目的。
(1)测量皮损组织面积:
具体操作方法同32P敷贴器。
(2)防护胶垫的制作:
根据透明薄膜上勾画的皮损组织轮廓图样,在一张平整的塑胶垫上勾画出皮损轮廓,将皮损轮廓图样内的胶垫剪下,形成符合皮损轮廓的防护胶垫。
(3)敷贴:
将制备好的防护胶垫准确地敷贴在皮损区四周,将90Sr金属敷贴器紧贴在皮损及防护胶垫上,治疗过程中确保敷贴器与皮损组织贴紧。

图2 90Sr敷贴器的敷贴
A.瘢痕皮损部位暴露;B.防护胶垫制作;C.90Sr敷贴器敷贴治疗。
引自:专科技能培训教程.医学影像与介入分册.第1版.ISBN:978-7-117-32594-3.主编:
1.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
2.少数皮肤病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敷贴局部皮肤发红、表皮脱落、脱毛(发)、色素沉着等,不需要特殊处理。上述症状随时间推移一般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3.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难以恢复的色素脱失或色素沉着,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4.少数患者可能局部出现水疱、皮肤破溃等急性湿性放射性皮炎的表现,此时需要针对湿性放射性皮炎创面进行常规处理,包括创面换药、预防局部创面感染,常用的局部外用药物包括湿润烧伤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有条件者可以用凡士林纱布包扎,定期更换包扎敷料。必要时,寻求有经验的烧伤科医师帮助。
1.单纯性毛细血管瘤、鲜红斑痣的疗效与年龄、病变发展速度、疗程相关。年龄越小、病变发展越快,治愈率越高。核素敷贴治疗一般需要1~3个疗程,最多不超过5个疗程。达到极限疗程后,如仍不能有效治疗此型血管瘤,则应更改治疗方案,采用他方法(如外科手术、激光治疗)治疗。
2.病理性瘢痕的疗效与瘢痕部位、病程长度、瘢痕厚度有关。病程越长,瘢痕组织对敷贴的敏感性越低。皮肤高张力部位及皮层较厚部位(如耳垂),瘢痕复发的概率高。大面积、长病程的病理性瘢痕常需联合手术切除治疗。皮层较厚的组织可考虑电子线或皮下埋置放射性金属线、核素胶体注射等方法。
3.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春季结膜炎、病毒性角膜炎、翼状胬肉术后预防复发、角膜移植术后避免排斥、女性阴道白斑、腋臭手术后残余汗腺的疗效较好。对于单纯敷贴治疗的疾病,症状复发后可再次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