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详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检查 >  胸部CT平扫检查
胸部CT平扫检查
男女均适用
概述

一般情况下,胸部外伤、肺弥漫性病变、术后随访和临床症状典型的肺急、慢性炎症等,单做平扫即可,而其他大部分病症则视情况多数需做增强扫描。

适应证

肺急、慢性炎症和肺水肿;胸部外伤;肺弥漫性病变;胸部手术后疗效评价;肺纤维化诊断和鉴别诊断;肺脓肿诊断和鉴别诊断;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肺小结节诊断和鉴别诊断;肺和胸膜良、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肺转移性肿瘤;肺血管性病变;心脏肿瘤;气道病变等。

检查前准备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检查过程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临床应用

1.胸部的横断面解剖以5mm层厚、层距扫描的横断面肺部图像,一般在40层左右,身材瘦长、有肺气肿的患者有时可达60层。本部分主要介绍与重要解剖结构有关的横断面图像所见。

胸骨切迹平面:相当于第2胸椎平面。该平面经过肺尖有6条大的血管,即成双的颈总动脉、颈总静脉和锁骨下动脉,右肺的尖段和左肺的尖后段,食管、气管等。

胸锁关节平面:相当于第3胸椎平面。该平面经过胸骨柄和胸锁关节,在气管的前面和外侧常可见5条血管,它们是右头臂静脉、右头臂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右肺的尖段和左肺的尖后段,食管、气管等。

主动脉弓平面:相当于第4胸椎平面。本层面于气管前方可见上腔静脉与主动脉弓,有时可见左头臂静脉和奇静脉。此层面可显示右肺的尖段、后段和前段,及其左肺的尖后段和前段,食管、气管等。

主动脉窗平面:相当于第5胸椎平面。右侧可见奇静脉弓和由左侧主、肺动脉窗内的脂肪隔开的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右肺的尖段、后段和前段以及左肺的尖后段、前段和背段,食管、气管等在此层显示。

左肺动脉平面:相当于第5胸椎下缘平面,或称气管隆嵴下平面。左肺动脉在左主支气管上方向后走行,右上叶支气管清晰可见。由右向左,右上叶肺动脉、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右肺动脉及降主动脉呈半圆形排列。右肺可见前段、后段和背段,左肺可见前段、尖后段和背段,含气的支气管分叉伸向两侧肺野。

右肺动脉平面:相当于第6胸椎平面。此平面右肺动脉从主肺动脉发出后伸展到右侧,位于上腔静脉与中间支气管之间,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仍可见。右肺可见前段、后段和背段,左肺可见前段、上舌段和背段。

左心房平面:相当于第7胸椎平面。该平面自左向右可见右心房、主动脉根部、主肺动脉、左心房和降主动脉,有时可见下肺静脉。右肺显示前段、外侧段、内侧段和背段,左肺显示下舌段、左外侧段和背段。

左心房中部层面:相当于第7胸椎下缘平面。此层面可见左右肺静脉和降主动脉。右肺显示前段、右下叶内侧段、外侧段和背段,左肺显示下舌段、左外侧段和背段。

心室层面:相当于第8胸椎平面。可见显示软组织密度的心包影及室间沟,右心室后外侧是下腔静脉。右肺显示右下叶内侧段、外侧段、外基底段和背段,左肺显示下舌段、前基底段和背段。

2.胸部的断面解剖线图和胸部扫描断面图像(图3~图16)

图3  胸部横断面解剖线图(纵隔)

图4  胸部横断面解剖图像(纵隔),与图3对应

图5  胸部横断面解剖线图(纵隔)

图6  胸部横断面解剖图像(纵隔),与图5对应

图3~图6图注:

A.动脉;V.静脉;M.肌肉;O.器官;SC.头骨;N.神经;S.骨骼;C*.其他

A4.头臂干;Ml.斜方肌;M1l.肩胛下肌;O2.肺;S2.肋骨(断面);A5.颈总动脉;M2.三角肌;M12.背阔肌;O21.气管;S3.肩胛骨;A6.锁骨下动脉;M4.头夹肌;M17.胸锁乳突肌;O71.食管;S14.棘突;A7.腋动脉;M5.肩胛提肌;M19.胸大肌;O81.甲状腺;S21.肋骨头;M6.菱大(小)肌;M20.胸小肌;S25.胸骨;V4.头臂静脉;M7.冈上肌;M55.上后锯肌;S28.肋软骨;V6.锁骨下静脉;M8.冈下肌;S29.锁骨;V7.腋静脉;M9.大圆肌;S31.肩胛骨棘

图7  胸部横断面解剖线图(纵隔)

图8  胸部横断面解剖图像(纵隔),与图7对应

图9  胸部横断面解剖线图(纵隔)

图10  胸部横断面解剖图像(纵隔),与图9对应

图7~图10图注:

A.动脉;V.静脉;M.肌肉;O.器官;SC.头骨;N.神经;S.骨骼;C*.其他

A1.胸主动脉;Ml.斜方肌;O21.气管;S2.肋骨(断面);A2.肺动脉干;M6.菱大(小)肌;O22.初级支气管;S3.肩胛骨;A3.肺动脉;M9.大圆肌;O23.叶支气管;S11.椎体;A*3.肺动脉分支;M1l.肩胛下肌;O71.食管;S15.棘突;A9.胸内动脉;M12.背阔肌;S*15.肋横突关节;M19.胸大肌;S21.肋骨头;V1.上腔静脉;M20.胸小肌;S25.胸骨;V3.肺静脉;M21.肋间肌;S28.肋软骨;V*3.上腔静脉分支;M22.前锯肌;V9.胸内静脉;M32.立脊肌;V10.奇静脉

图11  胸部横断面解剖线图(纵隔)

图12  胸部横断面解剖图像(纵隔),与图11对应

图13  胸部横断面解剖线图(纵隔)

图14  胸部横断面解剖图像(纵隔),与图13对应

图11~图14图注:

A.动脉;V.静脉;M.肌肉;O.器官;SC.头骨;N.神经;S.骨骼;C*.其他

A1.胸主动脉;Ml.斜方肌;O11.左心室;S2.肋骨(断面);A3.肺动脉;M12.背阔肌;O12.右心室;S3.肩胛骨;A9.胸内动脉;M19.胸大肌;O13.左心房;S11.椎体;M21.肋间肌;O14.右心房;S25.胸骨;V3.肺静脉;M22.前锯肌;O15.室间隔;S28.肋软骨;V9.胸内静脉;M32.立脊肌;O71.食管;V10.奇静脉;N6.膈神经

图15  胸部横断面图像(肺叶)

1.尖段;2.后段;3.前段;4.舌上段(左肺),中叶外侧段(右肺);5.左上叶舌下段,右中叶内侧段;6.背段;7.内基底段;8.前基底段;9.外基底段;10.后基底段

图16  肺叶解剖

A.肺右叶内侧段和外侧显示;B.肺左叶内侧和外侧显示。肺段解剖说明见图15

注意事项

1.受检者及陪同人员进入CT室前需穿戴鞋套,保持CT室机房内的整洁以避免携带的灰尘干扰设备的正常运转;对受检者作好耐心的解释工作,包括检查中机器的响声、注射增强造影剂后身体的反应及可能发生的副作用等,消除其紧张情绪,以便检查能顺利进行。

2.去除被检查部位一切可以去掉的金属物品,如钥匙、钱币和含有金属物质的钮扣等,若为女性受检者需脱掉内衣,更换检查室配备的无扣单衣,防止产生金属伪影降低图像质量。

3.对于难以配合的受检者,如婴幼儿、躁动的患者,检查前可以给予一定的处理措施,如事先给予镇静剂等措施,以防运动伪影的产生。另外,对于无法进行呼吸训练的受检者,如肺气肿患者、儿童等,需采用特定序列进行快速扫描,尽可能减轻呼吸运动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4.扫描前作好必要的呼吸训练,如根据呼吸的指令或指示灯有规律的呼吸,以免呼吸及运动伪影的产生。

5.扫描技师可以根据受检者疾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扫描序列,如肺癌筛查或肺小结节的随访可以选择低剂量CT;弥漫性肺间质病变或肺泡病变可以选择HRCT;肺占位、胸水性质鉴别及纵隔淋巴结性质判定可以选择能谱CT成像或CT灌注成像。

6.行增强检查的患者,需签署增强CT检查注意事项及知情同意书。检查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及有无不宜使用对比剂的身心疾病,根据药物使用说明做或不做过敏试验。有对比剂过敏、禁忌史(比如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禁做增强检查,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病史以及甲状腺毒症者慎做增强检查。

7.在CT扫描过程中应作好患者和陪伴人员的射线防护。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