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脑电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年龄、意识状态、睁闭眼、生理学环境的变化以及药物均可影响脑电活动,并且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图5-2-1)。
<图5-2-1 正常成人觉醒时脑电图> 图5-2-1 正常成人觉醒时脑电图>
1.鉴别脑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
如鉴别抽搐和假性抽搐、器质性还是功能性精神障碍等。
2.各种脑部疾病辅助诊断、鉴别诊断及定位
常用于癫痫、脑瘤、脑外伤、颅内血肿、脑炎、脑寄生虫病、脑脓肿、脑血管病及其他各种脑病和危重昏迷的患者。
3.了解全身疾病疑有脑损害者是否脑受累
如肿瘤的颅内转移、感染、中毒、肝或肾性疾病等是否造成脑功能损害。
4.随访了解脑部疾病的变化、疗效、脑发育状况,帮助了解脑衰老及脑死亡
5.睡眠障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头皮外伤严重,广泛或开放性颅脑外伤,无法安放电极或可能因检查造成感染者。
2.不宜搬动的病情危重病人,而脑电图机又非便携式不能移至床旁检查者。
3.极度躁动不安、当时无法使其镇静而配合检查者。
(一)α波的频率和分布
α节律是脑电图中具有标志性的节律。正常成人在觉醒、安静状态下闭眼时的脑电图为每秒8~13Hz、波幅50μV的α节律连续在枕部优势出现。
1.α波的频率
α波的频率与年龄有密切关系。3岁左右出现最初的α波,节律为8Hz左右;10岁时接近成人水平,一般为8~13Hz,成人通常为10Hz左右,可混有少量低波幅的δ波;60岁以后节律变慢。同一个体α节律全头的频率变化不超过2Hz。
2.α波的波形
α节律多数波形圆钝或为正弦样波。
3.α波的波幅
α波的波幅在个体之间差别较大,即使同一个体也存在一定规律的波动。α节律一般在枕区波幅最高。成人α节律的波幅一般在20~100μV,其中大多数在20~60μV;儿童的 α节律波幅多数较高。左右枕区的α节律可有轻微的波幅差,多数为非优势半球侧的波幅高,但成人两侧相差不超过30%,小儿两侧相差不超过50%。正常α节律的波幅呈现渐高-渐低的梭形变化,称为调幅。
4.α波的分布
α节律主要分布在后头部(枕、顶、后颞叶),有时扩散到中央区、中颞区或颅顶,很少扩散到额区。
5.α的出现率
正常成人脑电图中,α波百分率在75%以上者为α波优势型(占被检者的20%),50%~75%者为α波准优势型(35%);25%~50%者为α波混合型(20%);0%~25%者为α波劣势型(25%)。
6.α的抑制
α节律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外界或内源性刺激可使波幅明显降低或α节律完全消失,代之以低波幅快波活动,称为α波抑制或α波衰减。
(二)后头部慢波
一般正常成人的后头部脑电图上几乎看不到慢波,但正常小儿后头部可有数量不等的慢波活动,以枕区最为突出,称为后头部慢波。这种慢波的时限为250~300ms(3~4Hz),多为单发性,出现在一侧或双侧的枕部,可被睁眼抑制和闭眼诱发。有些慢波紧接着尖的α波出现时类似尖慢复合波的波形,容易被误诊为异常脑电图。
(三)快波
快波(β活动)是指频率超过13Hz的快波活动。快波与α波不同,主要在中央、额、颞等部位优势出现,是正常成人清醒脑电图的主要成分,分布广泛,波幅通常较低,成人多在30μV以下。β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多,到老年又有所减少。6%~20%的健康成人背景脑电图以β活动为主,称为β型脑电图或快波型脑电图。巴比妥类、安定类及水合氯醛等镇静催眠剂可引起大量的β活动,频率在18~25Hz,波幅为30~100μV不等,前头部明显,常呈纺锤形节律,是脑电活动的正常反应。快波与α波相同,在正常者其波幅和频率在左右半球的对称部位大体相同,因而假如快波在一侧缺如,波幅有显著的左右差异,对病变的局部定位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
(四)μ节律
μ波是频率7~10Hz、波幅在30~80μV、类似于α波的比较规则的向下或者向上的拱形波,是出现在中央沟附近的头皮上的脑电活动。其形状为负相尖而正相钝,类似连续书写的μ字,故称为μ节律。μ节律也称为篮状波、拱形波或梳状节律,在清醒状态下出现于一侧或双侧中央区,在颅顶区最突出,常以短串形式出现,可左右交替或同时出现。与α波不同的是,μ节律不太受睁眼和脑力活动的影响,通过体感和四肢运动被抑制。
μ节律的意义还不明确。在某些情况下,μ节律似乎与外侧裂区棘波有一定关系,研究发现,少数儿童良性外侧裂癫痫的患儿的中央区棘波在临床控制发作以后逐渐演变为μ节律,有些患儿成年后偶尔出现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再者,有些偶发强直阵挛发作的成人正常脑电图中可伴有明显的中央区μ节律,提示μ节律可能与癫痫发作有某些联系。也有学者认为,μ节律多见于某些功能性疾病等。成人低于8Hz的μ节律可能为异常。
(五)λ波
λ波是清醒时出现在枕区的双相或三相尖波,正相成分最突出,波幅一般不超过50μV,频率约为200~300Hz,呈倒三角形或锯齿形,散发或连续出现。λ波最常见于儿童,主要位于枕区,可扩散到顶区或后颞区;多数情况下双侧出现,但波幅有时也有左右差异。
(六)θ波和额中线θ节律
婴幼儿和儿童可有较多的θ活动,8~11岁出现率最高,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青少年和成人思睡时也可出现θ波。正常成人清醒状态时仅有少量的散在的低波幅的θ波,主要分布在额、中央区。研究表明,正常人在进行智力活动时额正中线上可出现θ节律,持续1秒以上,称为额中线θ节律。额中线θ节律个体差异明显,出现率为30%左右,受情绪和思维的影响。
检查前一天用肥皂水洗头,应停服镇静剂、安眠剂及抗癫痫药物1~3天。不宜空腹,如不能进食或呕吐者应给予葡萄糖静脉注射。勿穿尼龙衣,患者在检查时应遵嘱做闭目、睁眼或作深呼吸等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