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
通过穿刺动脉进行动脉血液的采集。
(2)目的:
临床上采集动脉血主要用于血气分析,动态判断病人通气和氧合状态,了解机体的酸碱平衡情况。
(3)适应证:
需要行血气分析的病人。
(4)禁忌证:
动脉采血无绝对禁忌证。
(5)动脉采血部位及穿刺点的选择
1)桡动脉:在前臂桡侧,腕上1~3cm处可触摸到桡动脉搏动点。
2)足背动脉:足背动脉位置表浅,于内外踝连线的中点处可触摸其搏动点。
3)股动脉:腹股沟中点,靠内侧0.5cm处,向深处按压,可触摸到股动脉搏动点。
4)肱动脉肘窝稍上,于肱二头肌腱上内侧可触摸到肱动脉搏动点。
穿刺技术及操作步骤

简要步骤 | 操作要点 | 图示 |
核对与 解释 | 1.核对 病人身份(姓名与病案号)、医嘱。 2.解释 操作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与配合要点。 | 图5-1-31 足背动脉穿刺 |
评估 | 1.病人的情况 包括病程、年龄、心理、活动状况、是 否有传染性疾病、配合程度及受教育的程度等。 2.穿刺部位 包括穿刺部位的选择、皮肤状况、动 脉的搏动情况等。 3.核对病人,确认采血医嘱,查看病人是否有凝血 功能障碍。 4.备齐用物携至床旁,解释采血的目的及配合 事项。 5.向病人说明操作过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费用、 取得病人或家属的知情同意。 6.评估病人的血管,首选择桡动脉。 7.心理支持,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8.体位以病人舒适、方便采血为宜。 | |
操作准备 | 1.护士 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戴圆帽。 2.用物 动脉采血器、消毒物品、无菌手套、棉签, 必要时可备表面麻醉药。检查质量与有效期。 3.病人 根据采血部位摆好体位。 4.采血器材的选择 一般采用专用的动脉采血器, 普通抗凝注射器采血查血气分析会影响结果的 精确性。 5.环境 整洁、安静、安全。 | |
消毒穿刺 | 1.触摸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消毒穿刺部位及操作者 左手指。 2.以左手示指和拇指固定动脉,右手持动脉采血器 与皮肤成45°角方向穿刺,若经股动脉穿刺采血 则应垂直进针(图5-1-31)。 |
续表

简要步骤 | 操作要点 | 图示 | |
按压 | 以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针,局部加压 5~10min。 | ||
操作完 成后 | 1.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2.健康教育。 | ||
效果评价 | 评估 | 评估全面。 | |
无菌技术 | 实施最大化无菌屏障。 | ||
操作技术 | 动作轻柔,操作熟练,穿刺精准,采血量 符合要求。 | ||
并发症 | 无穿刺相关并发症。 | ||
病人参与 | 病人及家属对相关指导能理解,并依从 处理。 | ||
简要流程图 | 注意事项 | ||
评估:适应证、禁忌证、病人信息 ↓ 准备:病人、操作者、物品、环境 ↓ 穿刺前:核对、体位安置、穿刺点选择、 消毒、采血器 ↓ 穿刺:穿刺、采血 ↓ 按压:拔针、按压5~10min ↓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 采血完成后:健康指导 | 1.采集过程中,血液最好是自然流出, 保证血液以最快速度进入针筒。 2.标本必须隔绝空气 抽血完毕即将 针头斜面插入橡皮塞,及时送检。 3.保证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合均匀。 4.标本放置时间:宜在30min内检测, 否则会因为全血中有活性红细胞代 谢,不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影响结果准确性。如30min内不能 检测,应将标本置于冰水中保存,最 多不超过2h。 |
(1)定义:
是将动脉测压导管置入动脉内,通过压力监测仪直接测量动脉内压力的方法。
(2)目的:
持续有创血压监测。
(3)适应证
1)呼吸、心跳停止后需要复苏的病人。
2)大面积心肌梗死和严重心力衰竭、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
3)多器官功能衰竭或严重创伤以及其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危重症病人。
4)严重的周围血管收缩。
5)进行重大手术或有生命危险的手术病人的术中和术后监护。
6)控制性降压和低温麻醉病人。
7)需反复抽取动脉血样的病人。
8)需用血管活性药进行血压调控的病人。
(4)禁忌证
1)Allen试验阳性者禁行同侧桡动脉穿刺。
2)穿刺局部皮肤有感染破溃者。
3)雷诺现象和脉管炎病人。
4)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
(5)动脉的选择
1)桡动脉:
周围无重要组织伴行、位于表浅部位,易于扪及和定位,易于压迫止血、侧支循环丰富。
2)足背动脉:
穿刺成功率高,血栓发生率也较桡动脉低。术前了解胫后动脉的血供情况,以免引起
𧿹趾缺血性坏死。3)肱动脉:
一般不会形成血栓,但冲洗时导管内的血凝块容易脱落,阻塞桡动脉、尺动脉。
4)股动脉:
穿刺容易成功,但容易感染,不易于长期管理。
5)尺动脉:
Allen试验阳性时可使用,但成功率低。
6)腋动脉:
冲洗时血凝块、颗粒物质、空气容易造成脑血管栓塞。
7)脐动脉、颞浅动脉:
新生儿。
(6)操作程序
穿刺技术及操作步骤

简要步骤 | 操作要点 | 图示 |
核对与 解释 | 1.核对 病人身份(姓名与病案号)、医嘱。 2.解释 操作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与配合要点。 | |
评估 | 1.桡动脉置管时应进行Allen试验,评估分支循环。 2.病人的情况:包括病情、治疗、用药、年龄、活动状 况配合程度及受教育的程度等。 3.穿刺部位:包括穿刺部位的选择、皮肤状况、动脉 搏动情况等,首选桡动脉。 4.选择适宜的穿刺工具,根据血管粗细选择穿刺针 的型号,选择合适的动脉导管。 5.向病人说明操作过程、导管的维护、可能发生的 并发症、费用、取得病人或家属的知情同意。 | |
操作准备 | 1.护士 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戴圆帽、戴无菌 手套。 2.用物 消毒器械包、动脉穿刺管包、多功能心电监 护仪,急救设备,局麻药物(利多卡因溶液或利多卡 因乳膏),动脉测压装置;检查质量与有效期。 3.病人 根据穿刺部位摆好体位,若穿刺桡动脉, 病人平卧,上肢外展,掌侧向上,腕部可垫纱布 卷,四肢固定使腕部呈背屈,抬高30°~45°;年龄 稍大的患儿或成人,神志清醒的病人,可在穿刺 前半小时,局部涂抹利多卡因乳膏进行局部麻 醉,小儿在动脉周围局部麻醉。 4.环境 整洁、安静、安全。 |
续表

简要步骤 | 操作要点 | 图示 | |
消毒 | 常规消毒皮肤,操作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 | 图5-1-32 触摸搏动最明显处 图5-1-33 固定针芯推外套管 | |
穿刺 | 1.在桡骨茎突内侧1cm与腕横纹上2cm交界,动 脉搏动最明显处进针(图5-1-32)。 2.导管针与皮肤成30°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 (10°)进针2mm,用手固定针芯,将外套管送入 桡动脉内并推至所需深度,拔出针芯(图5-1- 33)。 | ||
固定 | 用透明敷贴固定好穿刺针,必要时用小夹板固定手 腕部。 | ||
操作完 成后 | 1.清理用物。 2.洗手(或消毒手)后记录置管的情况,包括产品 编号、批号和型号、置入时间。 3.注明管道标识,包括管道名称及置入时间。 4.用物处置规范。 5.健康宣教。 | ||
效果评价 | 评估 | 评估全面。 | |
无菌技术 | 实施最大化无菌屏障。 | ||
操作技术 | 动作轻柔,操作熟练,穿刺精准。 | ||
并发症 | 无置管相关并发症。 | ||
健康教育 | 病人及家属对相关指导能理解,并依从 处理。 | ||
简要流程图 | 注意事项 | ||
核对与解释 ↓ 评估:适应证、禁忌证、病人信息、局部皮肤 ↓ 准备:病人、操作者、物品、环境 ↓ 穿刺前:核对、体位安置、穿刺点选择、消毒 ↓ 穿刺:穿刺、动脉导管置入 ↓ 固定:穿刺点、手腕部 ↓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清理用物 ↓ 采血完成后:健康指导 ↓ 效果评价:评估、无菌技术、操作技术、并发症、健康教育 | 1.动脉导管留置时间一般3~4d,最长 不超过7d,压力套装96h更换。 2.留置期间用加压袋将5U/ml肝素盐 水仪持续输入动脉内,或间断冲洗, 避免导管内血液凝固,保证管道 通畅。 3.做好标记(IBP或ABP),穿刺日期、 时间,不能在此通道注入血管收 缩剂。 4.行血气分析采血时,应先弃去含肝 素液的血液,再采集标本血,采集完 后,挤压套装的压力阀,进行脉冲式 冲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