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或有缺乏外周静脉通道倾向,需要注射刺激性药物(如化学治疗药物;输注高渗性和黏稠性液体)、反复输血或血制品等长期静脉治疗的患儿建立静脉通路。
1.测量长度要准确,因导管尖端进入右心房可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损伤、心脏压塞。
2.如果一次穿刺未成功,穿刺针不得再穿入插管鞘。
3.如遇送管困难,表明静脉有阻塞或导管位置有误,不可强行送管。
4.抽去导丝时动作轻柔,以免损坏导管及导丝的完整。
5.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防止压力过大造成导管破裂。
6.必须使用脉冲式冲管法进行冲管,以防止药液残留管壁。
7.禁止在导管上贴胶布,以防危及导管强度和导管完整。
8.建议使用零压接头,降低感染风险。
1.导管位置及留置长度正确。
2.导管穿刺处无红肿、渗出。
3.导管固定良好。
1.新放置的PICC会有渗血情况,给予加压包扎,置管第二日伤口需更换敷料一次。
2.嘱患儿在穿刺后第一天减少肢体的活动。第二天鼓励患儿适当活动肢体,如发现上臂肿胀,可行热敷或理疗。
3.告知患儿或家长穿刺点出血及手臂肿胀时及时通知医务人员,及时处理。教会患儿及家长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发红、肿胀、疼痛,有无脓性分泌物等异常情况的方法。
4.PICC导管在治疗间歇期应3~7天冲管、更换导管敷料及输液接头一次。
5.告知患儿及家长保持穿刺部位皮肤及敷料的清洁,如发现敷料有卷边、脱落或敷料因潮湿而松动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6.告知患儿及家长携带PICC不影响从事日常活动,但应避免使用此侧肢体负重及剧烈运动,避免长时间屈曲肘部,防止导管脱出或移位。
7.如肩部、颈部出现疼痛及同侧上肢水肿或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回医院检查。
8.告知患儿及家长携带导管时可以沐浴,但应避免盆浴、泡浴。每次沐浴前用清洁保鲜薄膜包裹穿刺点上下至少10cm,上下边缘用胶布紧贴,以防浸湿局部,洗澡完后尽快用干毛巾擦干局部,如有潮湿及时更换。
9.告知患儿及家长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