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规范详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临床指南 > 妊娠合并肾脏疾病
妊娠合并肾脏疾病
妊娠合并慢性肾炎

【概述】

多见于年轻妇女,常在孕前有慢性肾小球肾炎史。急性肾炎可发展为慢性肾炎,但大多数患者于发现时已为慢性肾炎,并无急性肾炎病史。

【临床表现】

1. 妊娠20周前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

2. 氮质血症症状。

3. 蛋白尿性视网膜炎或出血。

【诊断要点】

1. 病史 可有急性肾炎或慢性肾小球肾炎史。幼年时有反复链球菌感染史。

2. 临床表现 同上。

3. 尿毒症症状

4. 实验室检查

(1) 尿常规: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红细胞和管型。

(2) 血常规:常有贫血,属正常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型贫血。

(3) 24小时尿蛋白量往往>0.5 g/L。

(4) 过夜尿浓缩试验:夜间禁水及食物8~12小时,收集过夜尿测比重<1.020时,示肾浓缩功能受损。

(5) 血清尿素氮及肌酐测定血清肌酐妊娠期平均值为53 μmol/L(0.6 mg/dl),若达79.6 μmol/L(0.9 mg/dl)示轻度肾功能损害,达 150.3 μmol/L(1.7 mg/dl)示肾功能明显受损不宜继续妊娠。血尿素氮妊娠期平均值为3.40 mmol/L(9.5 mg/d),达4.64 mmol/L示肾功能受损。有条件时可测定24小时内生肌酐清除率或尿酸清除率、血BUN/肌酐比值等,以明确测定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功能损害的程度。

5.眼底检查 可见出血、渗出及符合肾炎的视网膜炎。

【治疗原则及方案】

1.妊娠前期血压在150/100 mmHg(20/13.3 kPa)以上,或有氮质血症者均不宜妊娠,一旦妊娠需行人工流产术。

2.妊娠期

(1) 适当足够的休息,孕中期起多采取左侧卧位。

(2) 注意适当营养,进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的低盐饮食,<5 g/d。

(3) 加强孕期监护,诸如胎儿生长发育、尿E3、胎动计数、胎心率监护,B超监测羊水、胎儿生长及5 项生物物理指标测定。

(4) 对胎龄不足又需终止妊娠者,有条件时行胎肺成熟度测定,可作为决定终止妊娠时的参考。

(5) 妊娠期仅有蛋白尿或蛋白尿伴高血压150/100 mmHg(20/13.3 kPa)时,应在密切监护下继续妊娠。药物治疗不能控制血压,伴有氮质血症或提示胎儿有宫内缺氧时,应考虑终止妊娠。

(6) 若孕妇尿蛋白质>5 g/L,血肌酐>79.6 μmol/L,于妊娠32周后做胎儿胎盘功能测定,并用地塞米松等促胎肺成熟,如血肌酐>97 μmol/L,血尿素氮7.5 mmol/L时,应择期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7) 妊娠一般不超过36周,由于36周后往往血压剧增,有胎儿死亡及肾功能恶化的危险。

3.分娩方式 视孕周、宫颈成熟情况及胎儿储备力而定。多以剖宫产术为主,因胎儿呈慢性缺氧状态,难以耐受宫缩压力,易发生死亡、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或胎粪吸入综合征。孕妇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儿胎盘功能低下以及慢性肾炎病情重者,常需提前终止妊娠,而此时宫颈常不成熟,因此难以经阴道分娩。

妊娠合并慢性肾炎

【概述】

多见于年轻妇女,常在孕前有慢性肾小球肾炎史。急性肾炎可发展为慢性肾炎,但大多数患者于发现时已为慢性肾炎,并无急性肾炎病史。

【临床表现】

1. 妊娠20周前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

2. 氮质血症症状。

3. 蛋白尿性视网膜炎或出血。

【诊断要点】

1. 病史 可有急性肾炎或慢性肾小球肾炎史。幼年时有反复链球菌感染史。

2. 临床表现 同上。

3. 尿毒症症状

4. 实验室检查

(1) 尿常规: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红细胞和管型。

(2) 血常规:常有贫血,属正常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型贫血。

(3) 24小时尿蛋白量往往>0.5 g/L。

(4) 过夜尿浓缩试验:夜间禁水及食物8~12小时,收集过夜尿测比重<1.020时,示肾浓缩功能受损。

(5) 血清尿素氮及肌酐测定血清肌酐妊娠期平均值为53 μmol/L(0.6 mg/dl),若达79.6 μmol/L(0.9 mg/dl)示轻度肾功能损害,达 150.3 μmol/L(1.7 mg/dl)示肾功能明显受损不宜继续妊娠。血尿素氮妊娠期平均值为3.40 mmol/L(9.5 mg/d),达4.64 mmol/L示肾功能受损。有条件时可测定24小时内生肌酐清除率或尿酸清除率、血BUN/肌酐比值等,以明确测定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功能损害的程度。

5.眼底检查 可见出血、渗出及符合肾炎的视网膜炎。

【治疗原则及方案】

1.妊娠前期血压在150/100 mmHg(20/13.3 kPa)以上,或有氮质血症者均不宜妊娠,一旦妊娠需行人工流产术。

2.妊娠期

(1) 适当足够的休息,孕中期起多采取左侧卧位。

(2) 注意适当营养,进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的低盐饮食,<5 g/d。

(3) 加强孕期监护,诸如胎儿生长发育、尿E3、胎动计数、胎心率监护,B超监测羊水、胎儿生长及5 项生物物理指标测定。

(4) 对胎龄不足又需终止妊娠者,有条件时行胎肺成熟度测定,可作为决定终止妊娠时的参考。

(5) 妊娠期仅有蛋白尿或蛋白尿伴高血压150/100 mmHg(20/13.3 kPa)时,应在密切监护下继续妊娠。药物治疗不能控制血压,伴有氮质血症或提示胎儿有宫内缺氧时,应考虑终止妊娠。

(6) 若孕妇尿蛋白质>5 g/L,血肌酐>79.6 μmol/L,于妊娠32周后做胎儿胎盘功能测定,并用地塞米松等促胎肺成熟,如血肌酐>97 μmol/L,血尿素氮7.5 mmol/L时,应择期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7) 妊娠一般不超过36周,由于36周后往往血压剧增,有胎儿死亡及肾功能恶化的危险。

3.分娩方式 视孕周、宫颈成熟情况及胎儿储备力而定。多以剖宫产术为主,因胎儿呈慢性缺氧状态,难以耐受宫缩压力,易发生死亡、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或胎粪吸入综合征。孕妇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儿胎盘功能低下以及慢性肾炎病情重者,常需提前终止妊娠,而此时宫颈常不成熟,因此难以经阴道分娩。

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

【概述】

急性肾盂肾炎是产科常见的内科合并症。由于妊娠期子宫增大及胎盘所产生内分泌激素的影响,常导致输尿管扩张、肾盂积尿,易由细菌感染而致急性肾盂肾炎。

【临床表现】

1.常于妊娠后半期或产褥期发病,起病急骤,可有寒战、高热(39~40℃)、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2.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3.腰酸、腰痛,检查时病侧肾区有叩击痛。

4. 继发性贫血。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同上。

2.实验室检查

(1) 中段清洁尿常规RBC>1个/HP,WBC>5~10个/HP,偶见少数颗粒管型,尿蛋白质常为±~++,若>+++应考虑为其他肾脏疾病。

(2) 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106菌落/L,有诊断意义。

(3) 12小时尿沉渣计数RBC>(0~5)×105/12h尿,WBC>(3~10)×105/12h尿为阳性。现多改为1小时尿沉渣计数代替12小时尿沉渣计数,RBC>1×105/h尿,WBC>(4~10)×105/h尿为阳性。

【治疗原则及方案】

1.有肾盂肾炎史者,初次产前检查时做尿常规及尿细菌培养,以筛选无症状性菌尿如为阳性可在2周内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以防妊娠后期发生急性肾盂肾炎。

2.急性期 需卧床休息,注意营养,并给予多量水分,每日尿量宜保持在2 000 ml以上,以利肾盂和输尿管的冲洗和引流。一侧肾盂肾炎时,则向对侧卧,双侧肾盂肾炎时,则左、右侧轮换侧卧,以减轻对患侧输尿管的压迫。

3.抗生素的应用

(1) 无症状性菌尿选用副作用小、尿中浓度高的抗菌药,做短程3~5日治疗。

1) 头孢拉定胶囊:250~500 mg,每6小时1次,口服。

2) 阿莫西林胶囊(amoxicillin):0.5~0.1 g,每日 3次,口服。

(2) 急性期病情较急者,则在检查尿的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首先给予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或广谱抗菌药物,待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提示敏感抗生素后再更改药物,一般以10~14日为一疗程。

(3) 伴高热者,可选用下列药物。

1) 氨苄西林0.5~1.0 g,每6小时肌内注射1次;或2~4 g加入5%葡萄糖液1 000 m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2) 头孢拉定注射剂4~6 g,加入5%葡萄糖液1 0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3) 头孢噻肟注射剂4~6 g,加入5%葡萄糖液1 0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4) 头孢曲松钠注射剂2 g,稀释后每日静脉注射1次。

5) 急性肾盂肾炎时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可联合应用抗生素,一般先用青霉素加头孢氨苄或氨苄西林,2周为一疗程;若治疗后细菌培养仍为阳性,需继续治疗,直至尿培养3次为阴性为止。

(4) 对妊娠及胎儿有不良影响的常用抗菌药物需慎用或不用。

1) 碘胺类药物可致胎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估计在2周内要分娩者不用

2) 四环素易致孕妇发生肝脏急性脂肪坏死,胎儿易发生黄齿综合征等,故禁用。

3) 氨基糖苷类可引起胎儿的听力及前庭损害。

(5) 急性肾盂肾炎经治疗:3~5日后即使体温已下降至正常,仍不宜立即停用抗生素须经多次培养均转阴后才可停药,一般持续用药10~14日。

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

【概述】

急性肾盂肾炎是产科常见的内科合并症。由于妊娠期子宫增大及胎盘所产生内分泌激素的影响,常导致输尿管扩张、肾盂积尿,易由细菌感染而致急性肾盂肾炎。

【临床表现】

1.常于妊娠后半期或产褥期发病,起病急骤,可有寒战、高热(39~40℃)、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2.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3.腰酸、腰痛,检查时病侧肾区有叩击痛。

4. 继发性贫血。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同上。

2.实验室检查

(1) 中段清洁尿常规RBC>1个/HP,WBC>5~10个/HP,偶见少数颗粒管型,尿蛋白质常为±~++,若>+++应考虑为其他肾脏疾病。

(2) 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106菌落/L,有诊断意义。

(3) 12小时尿沉渣计数RBC>(0~5)×105/12h尿,WBC>(3~10)×105/12h尿为阳性。现多改为1小时尿沉渣计数代替12小时尿沉渣计数,RBC>1×105/h尿,WBC>(4~10)×105/h尿为阳性。

【治疗原则及方案】

1.有肾盂肾炎史者,初次产前检查时做尿常规及尿细菌培养,以筛选无症状性菌尿如为阳性可在2周内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以防妊娠后期发生急性肾盂肾炎。

2.急性期 需卧床休息,注意营养,并给予多量水分,每日尿量宜保持在2 000 ml以上,以利肾盂和输尿管的冲洗和引流。一侧肾盂肾炎时,则向对侧卧,双侧肾盂肾炎时,则左、右侧轮换侧卧,以减轻对患侧输尿管的压迫。

3.抗生素的应用

(1) 无症状性菌尿选用副作用小、尿中浓度高的抗菌药,做短程3~5日治疗。

1) 头孢拉定胶囊:250~500 mg,每6小时1次,口服。

2) 阿莫西林胶囊(amoxicillin):0.5~0.1 g,每日 3次,口服。

(2) 急性期病情较急者,则在检查尿的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首先给予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或广谱抗菌药物,待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提示敏感抗生素后再更改药物,一般以10~14日为一疗程。

(3) 伴高热者,可选用下列药物。

1) 氨苄西林0.5~1.0 g,每6小时肌内注射1次;或2~4 g加入5%葡萄糖液1 000 m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2) 头孢拉定注射剂4~6 g,加入5%葡萄糖液1 0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3) 头孢噻肟注射剂4~6 g,加入5%葡萄糖液1 0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4) 头孢曲松钠注射剂2 g,稀释后每日静脉注射1次。

5) 急性肾盂肾炎时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可联合应用抗生素,一般先用青霉素加头孢氨苄或氨苄西林,2周为一疗程;若治疗后细菌培养仍为阳性,需继续治疗,直至尿培养3次为阴性为止。

(4) 对妊娠及胎儿有不良影响的常用抗菌药物需慎用或不用。

1) 碘胺类药物可致胎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估计在2周内要分娩者不用

2) 四环素易致孕妇发生肝脏急性脂肪坏死,胎儿易发生黄齿综合征等,故禁用。

3) 氨基糖苷类可引起胎儿的听力及前庭损害。

(5) 急性肾盂肾炎经治疗:3~5日后即使体温已下降至正常,仍不宜立即停用抗生素须经多次培养均转阴后才可停药,一般持续用药10~14日。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指南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