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规范详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临床指南 > 葡萄胎
葡萄胎
概述

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由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而形成,也称水泡状胎块。葡萄胎可分为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两类。

临床表现

葡萄胎最常见的表现是妊娠期异常阴道流血,随着超声的普及,葡萄胎通常在孕早期间得到诊断。因此,妊娠剧吐、子痫、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肺动脉滋养细胞栓塞、子宫大小比孕周大等经典的临床表现目前已不多见。在孕早期行超声检查完全性葡萄胎也不会出现典型的“落雪征”,一些葡萄胎妊娠仅在自然流产后清宫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中得到诊断,甚至相当多的患者在清宫前超声诊断为胚胎停育。因此,所有清宫组织均应常规送病理检查。

诊断要点

常选择下列辅助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1) 超声检查:是诊断葡萄胎的一项可靠和敏感的辅助检查,完全性葡萄胎的典型超声影像学表现为子宫明显大于相应孕周,无妊娠囊或胎心搏动,宫腔内充满不均质密集状或短条状回声等,常可测到两侧或一侧卵巢囊肿。部分性葡萄胎可在胎盘部位出现由局灶性水泡状胎块引起的超声图像改变。

(2) 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葡萄胎患者血清中hCG水平通常高于正常妊娠相应孕周的值,且在停经8~10周后仍继续持续上升。约45%完全性葡萄胎患者的血清hCG>105 mIU/ml,少数甚至>106 mIU/ml。少数葡萄胎,尤其是部分性葡萄胎因绒毛退行性变,hCG升高不明显。

(3)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葡萄胎的确诊金标准。完全性葡萄胎组织病理学特征与部分性葡萄胎有所不同(表10-1)。

(4) 细胞遗传学诊断:染色体核型检查有助于完全性和部分性葡萄胎的鉴别(见表10-1)。

(5) 母源表达印迹基因检测部分性葡萄胎拥有双亲染色体,所以父源印迹、母源表达的印迹基因表达产物p57KIP2呈阳性表达,而完全性葡萄胎无母源染色体,故不表达该基因,因此检测母源表达印迹基因的产物p57KIP2可区分完全性和部分性葡萄胎。

表10-1 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的鉴别

特征   完全性葡萄胎   部分性葡萄胎
核型   常为46,XX和46,XY   常为69,XXX和69,XXY
印迹基因表达p57KIP2   阴性   阳性

病理特征

胎儿组织、胎膜、胎儿红细胞   缺乏   存在

绒毛水肿   弥漫   局限,大小和程度不一
扇贝样轮廓绒毛   缺乏   存在

滋养细胞增生   弥漫,轻~重度   局限,轻~中度

滋养细胞异型性   弥漫,明显   局限,轻度
临床特征

诊断   葡萄胎妊娠   易误诊为流产
子宫大小  50%大于停经月份   小于停经月份
黄素化囊肿  15%~25%   少
并发症   <25%   少

GTN发生率  6%~32%   <5%
特征   完全性葡萄胎   部分性葡萄胎核型   常为46,XX和46,XY   常为69,XXX和69,XXY印迹基因表达p57KIP2   阴性   阳性病理特征胎儿组织、胎膜、胎儿红细胞   缺乏   存在绒毛水肿   弥漫   局限,大小和程度不一扇贝样轮廓绒毛   缺乏   存在滋养细胞增生   弥漫,轻~重度   局限,轻~中度滋养细胞异型性   弥漫,明显   局限,轻度临床特征诊断   葡萄胎妊娠   易误诊为流产子宫大小  50%大于停经月份   小于停经月份黄素化囊肿  15%~25%   少并发症   <25%   少GTN发生率  6%~32%   <5%

引自: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2024修订版.第1版.ISBN:978-7-117-35915-3

治疗原则及方案

治疗原则:葡萄胎一经诊断,应尽早清宫。若存在休克、子痫前期、甲状腺功能亢进、水电解质紊乱及重度贫血等严重并发症时应先对症处理,稳定病情。

(1) 清宫:清宫应由有经验的医生操作,一般选用吸刮术。应在手术室内,在输液、备血准备下进行,充分扩张宫颈管,选用大号吸管吸引。待葡萄胎组织大部分吸出、子宫明显缩小后,改用刮匙轻柔刮宫。为减少出血和预防子宫穿孔,可在充分扩张宫颈管和开始吸宫后使用缩宫素静脉滴注(10U加入5%葡萄糖500 ml中),并不增加转移风险。子宫体积小于妊娠12周大小可一次清净,子宫体积大于妊娠12周大小或术中感到一次清净有困难时,可于1周后行二次清宫。建议子宫体积大于妊娠16周大小的葡萄胎患者应转送至有治疗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经验的医院进行清宫。在清宫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处理肺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甚至急性右心衰竭等并发症。一旦发生,应及时给予心血管及呼吸功能支持治疗。每次清宫的组织物均须送病理检查,并应注意选择近宫壁种植部位且新鲜无坏死的组织送检。

(2) 卵巢黄素囊肿的处理:一般不需处理,若发生急性扭转,可在超声或腹腔镜下作穿刺吸液。扭转时间较长可发生坏死,则需切除患侧附件。

(3) 预防性化疗:葡萄胎是否需要预防性化疗尚存争议,常规应用会使约80%葡萄胎患者接受不必要的化疗。因此,不常规推荐。预防性化疗仅适用于随访困难和有下列高危因素之一的完全性葡萄胎患者:①hCG>500 000 mIU/ml;②子宫明显大于停经月份;③卵巢黄素囊肿直径>6 cm。即使有上述高危因素,如果患者能够严密随诊则无需预防性化疗。预防性化疗选择单药化疗,在葡萄胎清宫前2~3日或清宫时开始,hCG正常后停止。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对高危葡萄胎患者给予预防性化疗可使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率从50%下降至10%~15%,但不能完全防止葡萄胎恶变,化疗后仍需定期随访。部分性葡萄胎不作预防性化疗。

(4) 预防性子宫切除:单纯子宫切除只能去除葡萄胎侵入子宫肌层局部的危险,不能预防子宫外转移的发生,因此并非首选,一般仅限于子宫穿孔或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等情况手术后仍需定期随访血hCG。

(5) 清宫后处理完全性葡萄胎发生子宫局部浸润和/或远处转移的概率约为15%和4%。部分性葡萄胎发生子宫局部浸润的概率约为4%,远处转移发生率较低。因此,清宫后需要随访,可早期发现滋养细胞肿瘤并及时处理。随访内容包括:①hCG定量测定:清宫术后第1日,以后每周1次,直至连续3次阴性;以后每2周1次,至正常后3个月;以后每月1次,至正常后6个月,再每2个月1次,至正常后1年;②注意月经是否规律,有无异常阴道流血、咳嗽、咯血及其他转移灶症状,并作妇科检查;③定期或出现hCG异常或有临床症状或体征时行影像学检查。

随访期间应严格避孕,hCG自然降至正常后6个月可以妊娠。对于预防性化疗的患者仍然推荐避孕一年,以防化疗药物对后代的不良影响。避孕方法首选避孕套或口服避孕药不选宫内节育器,以免子宫穿孔或混淆子宫出血的原因。

单次葡萄胎后复发的风险较低,约为0.6%~2%,多次葡萄胎后再发葡萄胎的风险大大提高,复发葡萄胎的妇女,尤其有家族史者,有可能是特殊类型的双亲来源完全性葡萄胎(biperantal 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BiCHM),存在NLRP7和KHDC3L基因突变。因此有葡萄胎妊娠史的患者再次妊娠时应在孕早期行超声检查和hCG测定,以排除葡萄胎妊娠,分娩后胎盘常规送病理检查,并需随访hCG直至转阴。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指南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