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2014年WHO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病理分类将其分为两类: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低级别病变常可自然消退,高级别病变部分可进展为癌。
1.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仅为体检发现。
2.常见的症状为接触性阴道出血,白带带血、白带增多,不规则阴道出血等。
CIN的诊断采用三阶梯诊断流程。
1. 宫颈细胞学和/或HPV检测
(1) 宫颈细胞学的结果分类:宫颈细胞学建议采用子宫颈细胞学病理学诊断的TBS(th Bethesda system)分类。TBS 分级判读为不能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
(2) 宫颈细胞学异常的处理:宫颈细胞学以形态学的变化评估肿瘤的发生发展。子宫颈涂片取材自子宫颈鳞柱交接部位的脱落细胞,脱落细胞的特征与活体细胞的特征不完全相同,且无组织结构。因此,子宫颈细胞学结果作为筛查结果,不能作为疾病的确定诊断不能以此作为临床处理的依据。总体处理流程见图7-1。
1) 细胞学ASC-US的处理:是最常见的细胞学异常类型,占50%以上。建议行HPV检测以分流。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建议行阴道镜检查。
2) 细胞学 ASC-H 的处理:ASC-H的细胞改变具有HSIL的特征,但诊断HSIL的证据不足,多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故对于细胞学ASC-H,不论高危型HPV是否阳性,均应进行阴道镜检查。
3) 细胞学LSIL及HSIL的处理:建议阴道镜检查+可疑病灶活检病理。
4) 细胞学AGC的处理:常与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输卵管腺癌等一系列肿瘤性病变相关,亦可由反应性细胞改变、息肉等良性病变造成。故均应行阴道镜检查、宫颈管搔刮及子宫内膜检查。
(3) 细胞学联合高危型HPV检测进行联合筛查结果异常的处理:国际上子宫颈癌筛查和管理指南主要基于单独细胞学筛查结果所提示的风险而定。我国目前HPV检测现状及细胞学报告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流程(图7-2)。
图7-1 宫颈细胞学异常的处理流程
引自: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2024修订版.第1版.ISBN:978-7-117-35915-3
图7-2 宫颈细胞学筛查联合HPV检测结果异常的处理流程
引自: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2024修订版.第1版.ISBN:978-7-117-35915-3
2. 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检查的基础上,对所有可疑的癌前病变取活检组织送病理诊断。宫颈醋白上皮、点状血管和镶嵌为CIN最常见的阴道镜检查“三联征”图像。关于阴道镜下取活检的建议:①可疑宫颈高级别病变、可疑腺性病变或可疑癌者,建议阴道镜指导下多点活检。②关于是否活检的理由。如不取活检的病例,可以注明“根据患者病史、体征、辅助检查和阴道镜所见,患者目前未发现宫颈HSIL或更严重疾病,未取活检”。③转化区为3型或AGC时,可酌情行宫颈管搔刮(ECC)。
1. 处理
(1) 组织病理学确诊的LSIL的处理:LSIL主要为CIN1,也包括CIN2中p16(免疫组化)阴性者,多为HPV高危亚型一过性感染所致。LSIL的处理原则上无需治疗,随诊观察。对于可能隐藏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风险的LSIL处理应慎重,必要时应行诊断性锥切术明确。
(2) 组织病理学确诊的HSIL的处理:组织病理学确诊的HSIL包括既往三级分类法的CIN2/p16阳性、CIN2-3、CIN3。建议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诊断/治疗性锥切手术。
(3) 组织病理学确诊的AIS的处理:宫颈原位腺癌(AIS)为宫颈腺癌的癌前病变,与HPV18的持续感染有关,50%合并有HSIL。AIS的临床处理原则是积极治疗,不建议观察无生育要求者,建议行子宫全切术;有生育要求者,可行宫颈锥切术,若切缘存在CIN或AIS病变时,建议重复性切除。
2. 随访 每3~6个月进行宫颈细胞学和/或HPV检测,连续3次正常后,可选择每年1次的细胞学和/或HPV,随访时任一项阳性均建议行阴道镜检查。CIN2/3应坚持随访20年,即使在子宫全切术后18个月内也应定期进行细胞学随访,必要时阴道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