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盆腔炎是指子宫内膜、子宫肌层、输卵管、卵巢、子宫旁组织、盆腔腹膜等部位的急性炎症。急性盆腔炎绝大部分由阴道和宫颈的细菌经生殖道黏膜或淋巴系统上行感染而引起,少数是由邻近脏器炎症(如阑尾炎)蔓延及血液传播所致。常见的病原体主要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淋病奈瑟菌以及衣原体、支原体等。
1. 腹痛 一般为下腹痛,弥漫性腹膜炎为全腹痛。
2. 发热 严重者出现高热,伴畏寒、寒战、头痛、食欲缺乏。
3. 阴道分泌物增多 脓性或脓血性分泌物,月经期患者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4. 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5. 膀胱直肠刺激症状 排尿困难、尿急、尿频和里急后重、排便困难。
1. 病史 常有产后、流产后和盆腔手术感染史,或有经期卫生不良、放置宫内节育器、慢性盆腔炎及不良性生活史等。
2. 临床表现 发热,下腹痛,白带增多,膀胱和直肠刺激症状,腹膜刺激征阳性,宫颈举痛,宫颈口可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子宫稍大,有压痛,附件增厚,压痛明显,可扪及包块。
3. 查体
(1) 全身检查:急性病容,体温高,心率快,腹胀,下腹部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 妇科检查:阴道可有充血,宫颈举痛,宫颈口可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子宫稍大,有压痛,一侧或两侧附件增厚,压痛明显,扪及包块;宫骶韧带增粗、触痛;若有脓肿形成且位置较低时,可扪及穹窿有肿块且有波动感。
4. 辅助检查
(1)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
(2) 血液培养,宫颈管分泌物和后穹窿穿刺液涂片,病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以及核酸扩增试验检测病原体,对明确病原体有帮助。
(3) B超可发现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积脓。
(4) 腹腔镜可见输卵管表面充血、管壁水肿、伞部或浆膜面有脓性渗出物,取分泌物做病原体培养和药敏最准确。
5. 诊断标准 诊断最低标准为出现宫颈举痛或子宫压痛或附件区压痛。下列附加条件可增加诊断的特异性,包括:口腔温度>38.3℃,宫颈或阴道异常黏液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生理盐水湿片镜检见到大量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血C反应蛋白升高,实验室证实的宫颈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阳性。
6. 鉴别诊断 需与急性阑尾炎、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相鉴别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若患者一般状况好,症状轻,有随访条件,可在门诊治疗;若患者一般情况差,病情重,诊断不清或门诊疗效不佳,或已有盆腔腹膜炎及输卵管卵巢脓肿,均应住院治疗。
1. 一般治疗
(1) 卧床休息,半卧位有利于脓液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使炎症局限。
(2)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 高热采用物理降温,腹胀严重需行胃肠减压。
(4) 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炎症扩散。
(5) 重症病例应严密观察,以便及时发现感染性休克。
2. 抗感染治疗 通常需在药敏试验结果出来之前即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由于急性盆腔炎常为需氧菌、厌氧菌及衣原体等的混合感染,故常需联合应用抗菌药,使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2~3日后,如疗效肯定,即使与药敏不符亦不必更换抗菌药。如疗效不显或病情加重,应根据药敏改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
(1) 病情较轻,能耐受口服者:①可选用头孢曲松钠250 mg,单次肌内注射或用头孢西丁钠2 g,单次肌内注射,单次肌内用药后改为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口服给药,共14日,如选用药物不覆盖厌氧菌,需加用甲硝唑400 mg,每日2~3次,连用14日。②也可选择氧氟沙星400 mg口服,每日2次,或左氧氟沙星500 mg口服,每日1次,同时加服甲硝唑400 mg,每日2~3次,连用14日;多西环素100 mg口服,每日2次,连用14日。③为覆盖沙眼衣原体或支原体,可加用多西环素0.1 g口服,每12小时1次;或米诺环素0.1 g口服每12小时1次;或阿奇霉素0.5 g口服每日1次,1~2日后改为0.25 g口服,每日1次,口服5~7日。
(2) 病情较重者:以静脉滴注给药为宜,根据患者情况、药物抗菌谱和配伍禁忌选择用药方案。静脉抗生素应用应在临床症状改善之后至少持续应用24小时,再转为口服药物治疗。具体用药方案如下。
1) 头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西丁钠2 g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或头孢替坦二钠2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或头孢曲松1 g静脉滴注,每24小时1次。若所选药物不覆盖厌氧菌,加用甲硝唑0.5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
2) 喹诺酮类与甲硝唑联合方案:氧氟沙星0.4 g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或左氧氟沙星0.5 g静脉注射,每日1次,加用甲硝唑0.5 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
3) 青霉素类与四环素类联合方案:氨苄西林钠舒巴坦3 g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 g静脉滴注,每6~8小时1次,加用抗沙眼衣原体药物(如多西环素100 mg口服,每日2次,连用14日;或米诺环素100 mg口服,每日2次,连用14日)。
4) 克林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联合:克林霉素900 m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或林可霉素900 m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加用庆大霉素,首次负荷剂量2 mg/kg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每8小时1次,维持量1.5 mg/kg。
5) 考虑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可加用多西环素100 mg口服,每日2次,连用14日,或加服阿奇霉素500 mg口服,每日1次,口服1~2日后改为250 mg,每日1次。
3. 手术治疗 主要针对抗感染控制不满意的盆腔脓肿和输卵管卵巢脓肿,尤其是脓肿破裂者。手术指征为如下。
(1) 药物治疗无效: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经药物治疗48~72小时,患者体温持续不降、中毒症状加重或盆腔包块增大者,应及时手术以免脓肿破裂。
(2) 脓肿持续存在:药物治疗后病情好转,经2~3周炎症控制,肿块仍未消失但已局限化,应手术切除,以免日后再次急性发作。
(3) 脓肿破裂:突发腹痛加剧、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腹胀、腹部拒按或有中毒性休克表现者,应怀疑脓肿破裂。应在给予大剂量抗生素的同时立即剖腹探查。
手术原则以清除病灶为主。手术方式可根据情况选择开腹或腹腔镜手术,若盆腔脓肿位置较低,可考虑经阴道后穹窿切开引流。手术范围可根据患者年龄、一般状况及病变程度综合考虑,年轻患者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年龄大、双侧附件受累或附件脓肿反复发作者,可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极度衰弱重症患者的手术范围需按具体情况决定。
4. 中药治疗 可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药剂,在抗生素的基础上辅以中药,可能会减少慢性盆腔痛后遗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