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规范详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临床指南 > 急性子宫内膜炎
急性子宫内膜炎
概述

急性子宫内膜炎是指病原体侵入宫腔,引起子宫内膜层的急性炎症。常见的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加德纳菌、厌氧菌、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

临床表现

1. 发热 体温一般不超过38.5℃。有时起病急,恶寒甚至寒战,发热高达40℃,全身乏力、出汗。

2. 下腹痛,腰酸。

3. 异常阴道分泌物,水样混浊或脓性有臭味。宫颈口堵塞者可无阴道排液增多。

4. 严重者出现败血症症状,有时并发感染性休克。

5. 妇科检查 下腹部压痛,子宫略增大、压痛,宫颈口可见脓性或血性混浊臭味分泌物流出。

诊断要点

1. 病史 多见于产后、有宫腔或宫颈手术史、有下生殖道感染、有不洁性交史者。

2. 症状 发热、下腹疼痛、脓性或血性阴道分泌物。

3. 体征 体温升高,子宫压痛,子宫颈口可见脓性或血性分泌物流出,严重者出现败血症。对宫腔积脓者,以探针进入宫腔后见大量脓液流出可确诊。

4. 血液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血沉增快和/或C反应蛋白增高。

5. 宫腔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 无菌操作下吸取宫腔分泌物行病原体培养,以寻找致病原因。

6. 影像学检查 可见子宫增大、内膜肿胀、增厚、中等回声;宫腔积脓者可见到液性回声。

治疗原则及方案

1. 一般治疗

(1) 卧床休息,患者应取半卧位以利宫腔分泌物引流,并使炎症局限在盆腔内。

(2) 饮食以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为宜,不能进食者应予静脉输液,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3) 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

(4) 避免不必要的盆腔检查,以防炎症扩散。

2. 药物治疗 以抗生素治疗为主,抗生素治疗原则:经验性、广谱、及时及个体化。重症者不必等培养结果,先用广谱抗生素静脉滴注,如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喹诺酮等,因女性生殖道炎症常伴厌氧菌感染,可加用甲硝唑静脉滴注。由于耐喹诺酮类药物淋病奈瑟菌株的出现,不再推荐首选该类药治疗淋病奈瑟菌感染的子宫内膜炎。如头孢菌素不能应用(如过敏)时,可考虑喹诺酮类药物,但应在开始治疗前进行宫腔分泌物培养及药敏分析。具体用药方案可参见急性盆腔炎的治疗。

3. 手术治疗

(1) 宫腔内如有胎膜、胎盘残留或放置宫内节育器者,应在应用抗生素48~72小时后去除残留组织或取出宫内节育器。

(2) 宫腔积脓者须扩张宫颈口引流脓液,并应进一步排除肿瘤病变。

4. 中药治疗 主要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药物,可提高其他疗法的效果。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指南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