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规范详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临床指南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脱机失败的多因素分析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脱机失败的多因素分析
发布者
中国临床指南
作者
李嘉(内蒙古赤峰市医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正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进行性不完全可逆性、慢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气道阻塞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中老年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COPD患者每年发生0.5~3.5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1]。26%~74%的AECOPD患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保证通气量,改善换气功能,维持生命所需的动脉血氧浓度,减少呼吸氧耗[2]。但旧习通气时间过长,可引发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导致撤机拔管失败,增加死亡率和治疗难度,掌握影响撤机拔管的危险因素,并进行针对性防控,对提高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通气的临床效果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选择AECOPD合并呼吸衰竭并接受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本地区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效果的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就诊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并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有COPD病史,近期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加重、咳黏液脓性痰等症状,经肺功能、X线片、实验室等检查,符合《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修订版)》中AECOPD的诊断标准[4];②符合有创通气指征[5-6]:动脉血氧分压<50mmHg或氧和指数<200mmHg,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性升高伴严重酸中毒,严重的意识障碍,严重的呼吸窘迫症状或呼吸抑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无创呼吸机治疗失败;③年龄≥60岁,性别不限;④病历资料完整,可供分析。排除标准:①存在口咽部畸形或颈椎损伤不能经口气管插管;②病历资料重要项目缺失,不能完成分统计分析。共纳入患者243例,男141例,女102例;年龄60~84岁,平均(72.05±5.74)岁。

1.2 拔管成功标准脱机拔管指征[7-8]  ①患者恢复意识,控制呼吸衰竭病因,停用镇静剂;②临床症状改善,无咳嗽或咳痰症状;③氧化指数不低于150mmHg,呼气末气道内正压不超过8cmH2O;④机体内环境稳定,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2)基本恢复正常。拔管成功标准[9]:脱机拔管2d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不需再次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

1.3 研究方法 翻阅病历,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COPD病程、AECOPD病程、AECOPD发病频率、入院时血常规、血气分析、生命体征、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APACHE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吸烟指数、合并疾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24h后血气分析、拔管时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等内容,记录脱机失败发生率,分析上述指标与脱机失败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是否发生脱机失败为应变量,将自变量赋值后引入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效果 243例患者成功脱机192例,脱机失败51例,脱机失败率20.99%。

2.2 影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拔管失败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血红蛋白、高血压、高脂血症、拔管时血红蛋白不是影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性别、COPD病程、AECOPD病程、AECOPD发作频率、白细胞、白蛋白、PCO2、PO2、收缩压、胸部X线片渗出病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吸烟指数、通气后24hPaO2、通气后24hPaCO2、拔管时白细胞是影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表1)。

表1 影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拔管失败的单因素分析

表1 影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拔管失败的单因素分析

注:*吸烟指数=吸烟年限×每日吸烟量

2.3 影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拔管失败的多因素分析 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赋值:年龄:<70岁=0,≥70岁=1;性别:女=0,男=1;COPD病程:<10年=0,≥10年=1;AECOPD病程:<5d=0,≥5d=1;AECOPD发作频率:≤3次/年=0,>3次/年=1;白细胞:<10×109/L=0,≥10×109/L=1;白蛋白:<30g/L=0,≥30g/L=1;PaCO2:<80mmHg=0,≥80mmHg=1;PaO2:<50mmHg=0,≥50mmHg=1;收缩压:<90mmHg=0,≥90mmHg=1;胸部X线片渗出病灶:否=0,是=1;MODS:否=0,是=1;机械通气时间:<7d=0,≥7d=1;APACHEⅡ评分:<20分=0,≥20分=1;GCS评分:<9分=0,≥9分=1;吸烟指数:不吸烟=0,<300=1,≥300=2;糖尿病:否=0,是=1;通气后24hPaCO2:<60mmHg=0,≥60mmHg=1;通气后24hPaO2:<60mmHg=0,≥60mmHg=1;拔管时白细胞:<10×109/L=0,≥10×109/L=1;拔管时白蛋白:<30g/L=0,≥30g/L=1。以是否发生拔管失败为应变量,将赋值后的自变量赋值后引入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通气后24hPaCO2≥60mmHg、MODS、机械通气时间≥7d、吸烟指数≥300是拔管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拔管时白蛋白≥30g/L是拔管失败的保护性因素(P<0.05)(表2)。

表2 影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拔管失败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AECOPD常引发呼吸道感染及呼吸肌疲劳,易发展为Ⅱ型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10]。机械通气可使ACOPD患者呼吸方式从浅快呼吸转变为正常呼吸,提高肺泡通气量,并不增加呼吸做功,其最终目标是成功撤离呼吸机,患者能否成功撤机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难题[11]。张平等[12]研究显示,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率为36.67%。王常永等[13]研究显示,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率为17.9%。本研究结果显示,243例患者成功脱机192例,脱机失败51例,脱机失败率20.99%,低于张平等报道,与王常永等研究类似。

本次研究显示吸烟指数≥300是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与阎昱升等[13]研究一致,考虑吸烟可导致呼吸道上皮细胞受损和肺功能受损,因此吸烟人群有较高的机械通气失败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70岁的患者拔管失败率是<70岁患者的2.89倍,考虑年龄越大,患者肺部脏器储备功能越差,发生AECOPD时更出现脏器功能不全,多数研究[14-15]显示,年龄是撤机拔管的独立影响因素。人血白蛋白水平是评估营养状态的常用指标,本研究中人血白蛋白是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但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人血白蛋白不是影响撤机失败的独立因素,而拔管时白蛋白≥30g是撤机失败的保护性因素,考虑COPD患者普遍存在低蛋白血症,入院时白蛋白水平不能反映患者近期营养状况的变化,入ICU后给予营养支持,改善低蛋白血症和营养状况可以改善机械通气效果。APACHEⅡ是临床全面评估ICU患者病情和死亡风险的评分系统,本研究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20分是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考虑与APACHEⅡ评分越高病情越严重对呼吸机依赖度越高有关[16]。MODS患者器官功能具有可逆性特点,但即使撤机时病情已经好转,生命体征稳定,MODS患者仍有较高撤机失败的风险,国内研究[17]显示,MODS是AE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年龄≥70岁、MODS、APACHEⅡ≥20分、吸烟指数≥300是拔管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拔管时白蛋白≥30g/L是拔管失败的保护性因素,临床可借助这些指标评估患者的撤机难度并给予针对性治疗,以提高撤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郭素娟,牛莉娜,肖胜霞.孟鲁司特钠对AECOPD患者血清IL-13、TNF-α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5(5):71-73.

[2]王洪州,邓丽娟,汤秦,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患者早期目标导向钻进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8):74-77.

[3]陆志华,徐秋萍,袁月华,等.膈肌增厚分数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临床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4):491-494.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专家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修订版)[J].国际呼吸杂志,2014,34(1):1-11.

[5]顾兰囡,蔡海英,任疆.AE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5):750-652.

[6]宫立新,王渊,唐安华,等.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淮海医药,2012,30(1):20-22.

[7]李纾,安友仲,任景怡,等.影响腹部外科术后重症患者脱离机械通气的心血管因素及非心血管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6(6):911-916.

[8]田悦明,邹敏,张琪琪.ICU机械通气患者成功脱机拔管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60-63.

[9]阎昱升,胡成平.重症肺炎患者的机械通气脱机的影响因素[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0(1):107-111.

[10]陈伦音,王颖峰,贺珊珊,等.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纳络酮与BiPAP呼吸机治疗对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血气分析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16):2176-2179,2183.

[11]杨宽.AE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20):3998,4000.

[12]张平,张斌.AE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6):30-32,39.

[13]王常永,范学鹏,翁方中,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1):46-49.

[13]阎昱升,胡成平.重症肺炎患者的机械通气脱机的影响因素[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0(1):107-111.

[14]赵双锁,王惠霞,贾汝臻,等.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撤机困难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6):620-623.

[15]李玉婷,李洪祥,杨娟,等.老年长期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6):4074-4076.

[16]杨旭,刘志.急诊ICU中序贯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撤机时机及影响撤机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11):1019-1022.

[17]杨嘉雯,王宗强,王小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失败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5,14(1):13-16.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指南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