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规范详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临床指南 > 婴幼儿护理操作指南——新生儿脐部护理(2018)
婴幼儿护理操作指南——新生儿脐部护理(2018)
发布者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中华护理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组织
正文

新生儿脐部护理是防止新生儿脐炎、破伤风、败血症,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环节。脐带残端是一个开放的伤口,血流丰富,如处理不当,病菌容易趁机而入,引起全身感染,导致新生儿败血症。因此,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是预防和治疗新生儿脐炎最好的方法。

一、适应证

1.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

2.脐部有红肿、渗血、渗液、异常气味等脐部感染的患儿。

二、准备

1.人员准备

着装整齐,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环境准备

室温在24~28℃为宜,处置台上铺好已消毒的大毛巾。

3.用物准备

治疗盘、弯盘、75%乙醇或0.2%安尔碘、消毒棉签,酌情准备3%过氧化氢溶液、尿布、大毛巾。

三、操作方法

1.携用物至新生儿沐浴室或床旁,核对姓名、性别等一般资料,向母亲解释,取得合作。

2.除去原有脐带敷料,沐浴完毕,将新生儿平放于处置台,松解衣物,暴露脐带,注意保暖。

3.用干棉签蘸干脐轮周围的水,再用75%乙醇或0.2%安尔碘棉签从脐窝根部由内向外环形消毒,一般情况不宜包裹,保持干燥,使其易于脱落(图2-1)。

图2-1 消毒脐轮

4.有分泌物者用3%过氧化氢溶液棉签清洗数次后再消毒,并保持干燥。

5.结扎线或脐带夹如有脱落、脐带过长等情况,应视情况重新结扎。

6.有脐轮红肿的新生儿,用75%酒精消毒后,覆盖75%酒精纱布。

7.穿好衣服,更换尿布,再次核对一般资料,放回婴儿床,整理床单位。

8.整理用物,分类处置。

9.处理完毕,洗手、记录。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观察护理后的效果。

2.脐部护理时,应严密观察脐带有无特殊异味及脓性分泌物,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脐夹或结扎线有松动应重新固定结扎,出生24~48小时后剪脐夹。

4.沐浴时注意保护脐部,沐浴后及时擦干脐部。

五、脐部护理健康教育

1.操作中动作要轻柔,注意保暖。

2.脐带未脱落前,勿强行剥落,脐带一般3~7天脱落。

3.日常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尿布勤更换,如有潮湿应及时更换。

4.观察新生儿脐部有无渗血、潮湿、黏液性及脓性分泌物,观察脐轮及脐周皮肤颜色、脐带脱落及异常气味,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六、出院后脐部护理

1.每天沐浴后进行脐部护理时,应严密观察脐带有无特殊气味及脓性分泌物。

2.脐部护理前应洗净双手,脐带应每天护理1~2次,直至脱落。

3.脐带脱落后应继续用75%乙醇消毒脐轮直至分泌物消失。  

参考文献

1.刘亚红,冯海云,罗静.新生儿脐部护理体会.现代护理,2003,9:12.

2.周惠珍.妇产科护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李冰,陆柳雪,李丹.护理技能操作标准与语言沟通.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

4.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指南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