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最初的名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hip dislocation,CDH)”,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一疾病并非仅是先天性,因而用“发育性”取代“先天性”,同时从病理学角度考虑“发育不良”比“脱位”更为合适,因此1992年北美小儿矫形外科学会将CDH正式更名为DDH。
DDH是婴幼儿骨骼系统最常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通过早期筛查、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避免发生严重的后遗症。未及时诊断及干预治疗的DDH可能导致髋关节退化性疾病,从而成为60岁以下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未及时发现的DDH治疗较困难,且很难保全髋关节功能。新生儿及婴幼儿髋关节主要由软骨构成,股骨头尚未骨化,X线不仅有放射性损害,且很难准确显示髋关节结构形态。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安全、易行、费用较低、可动态观察的检查手段,是早期发现DDH的最普遍且最有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一、检查目的
1.观察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解剖结构。
2.观察髋关节软骨和骨性解剖结构。
3.量化评估髋关节髋臼发育情况。
4.评估股骨头与髋臼的相对位置及髋关节稳定性。
5.DDH治疗后的连续随诊复查。
二、适应证
1.体格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发现髋关节有异常或可疑异常。
2.有DDH家族史或遗传史。
3.臀先露。
4.羊水过少等其他胎产式因素。
5.神经肌肉病变(如先天性肌肉斜颈和先天性足部畸形等)。
6.监测应用Pavlik支具或其他固定装置治疗的DDH患儿。
7.DDH超声检查没有绝对禁忌证。
三、检查时间
婴幼儿一般应在出生后4~6周内接受超声检查,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髋关节超声检查结果最为可靠,如临床检查婴儿髋关节有可疑发现,则应尽早行超声检查。当幼儿股骨头骨化中心出现后,尤其是骨化中心声影明显遮挡后方结构时,超声检查的可靠性低于X线。
四、设备
推荐使用5~7.5MHz或更高频率线阵探头(不推荐使用梯形或扇形探头),在保证获得必要的超声诊断信息前提下,用尽可能小的声强和尽可能短的时间完成检查。
五、检查体位、检查方法及观察内容
1.髋关节冠状切面
婴儿待检测下肢髋关节生理状态(轻微屈曲15°~20°)、轻度内收膝盖贴近身体中线。探头与身体长轴保持平行,声束垂直于骨盆矢状面,在股骨大转子处获得髋关节冠状切面标准声像图。依据声像图显示的解剖结构确定标准冠状切面:髋关节中央为股骨头,表现为内部散在点状中等回声的卵圆形低回声区;股骨头足侧为强回声的软骨和骨的结合部(股骨骺板);股骨头内侧为强回声的由髂骨下支构成的骨性髋臼顶,股骨头外侧由高回声的滑膜皱襞、关节囊、盂唇和低回声的软骨性髋臼依次包绕,股骨头的头侧为强回声的骨性髋臼边缘及平直的髂骨外缘,以上解剖结构均应清晰显示。
Graf检查法最早应用在髋关节标准冠状切面并对声像图进行测量,测量前确定:髂骨下支显示清晰,呈强回声突起;髂骨外缘平直呈线状强回声;盂唇显示清晰,呈三角形高回声(图 6-1)。
图6-1 正常髋关节(Graf I型)
1:股骨骺板;2:股骨头;3:髂骨下支;4:骨缘转折点;5:平直髂骨;6:软骨性髋臼顶;7:盂唇;8:关节囊;9:滑膜皱襞;10:股骨大转子
Graf检查法测量:首先以平直的髂骨外缘为基线;然后以髋臼窝内髂骨下支与骨性髋臼顶的切线为骨顶线;确定骨缘转折点(骨性髋臼顶凹面向凸面移行处)和关节盂唇中心点,这两点相连形成软骨顶线。基线与骨顶线相交成α角,代表骨性髋臼发育的程度。基线与软骨顶线相交成β角,基线、骨顶线及软骨顶线三者很少相交于同一点,仅出现在骨性髋臼缘锐利的GrafⅠ型髋关节。α角主要衡量骨性髋臼覆盖股骨头的程度,α角小,表明骨性髋臼较浅。β角代表软骨性髋臼的形态(图6-2)。
图6-2 Graf法测量示意图
1:基线;2:软骨顶线;3:骨顶线
Graf法依据髋关节标准冠状切面声像图,观察髋臼形态及股骨头与髋臼的位置关系,并测量α与β角度,将髋关节分为4大类型及9个亚型(表6-1,图6-3~图6-8)。
Graf法髋关节冠状切面标准声像图的3个重要标志分别为髂骨下支、平直的髂骨及盂唇,而Ⅲ型和Ⅳ型髋关节是脱位的髋关节,其骨性髋臼多发育不良,软骨髋臼顶、盂唇变形,难以准确显示,以致难以准确获得测量所要求的标准切面声像图,因而Ⅲ型和Ⅳ型髋关节的判定主要依据股骨头与髋臼相对位置;依据骨缘区及软骨髋臼顶、盂唇等的形态等而并非测量角度。
表6-1 髋关节Graf分型
图6-3 Graf Ⅱa型髋关节
髋关节骨缘区(←)稍钝,α角 57°;β角 57°;→:盂唇;↑:髂骨下支
图6-4 Graf Ⅱb型髋关节
髋关节骨缘区(←)稍钝,α角57°;β角 56°;→:盂唇;↑:髂骨下支
图6-5 Graf Ⅱc型髋关节
髋关节骨缘区(←)较圆钝,α角46°;β角 75°;→:盂唇;↑:髂骨下支
图6-6 Graf D 型髋关节
髋关节骨缘区(←)较平直,α角 45°;β角 85°;→:盂唇;↑:髂骨下支
图6-7 Graf Ⅲ型髋关节
髋关节骨缘区(←)较平直,股骨头(→)向髋臼外上侧移位,软骨性髋臼顶(↑)和盂唇(↓)被股骨头顶起,向头侧移位,回声增强
图6-8 Graf Ⅳ型髋关节
髋关节骨缘区(←)较平直,股骨头(→)向髋臼外上侧移位,软骨性髋臼顶和盂唇(↓)被挤压在股骨头与骨性髋臼外缘之间,向足侧移位,回声增强
2.髋关节屈曲横切面
婴儿仰卧位或侧卧位,髋关节屈曲90°,探头平行于股骨长轴,做髋关节横切面(声束与骨盆水平面平行),切面需清晰显示股骨干长轴、股骨头、髋臼及盂唇(图6-9,图6-10)。正常图像显示股骨头与髋臼窝无间隙的紧密接触。显示此图像后,在婴儿放松状态下,保持婴儿髋关节屈曲90°,活动婴儿大腿,推压髋关节外展和内收等(类似Ortolani试验和Barlow试验),从而评估髋关节是否稳定(图6-11)。
图6-9 髋关节屈曲横切面体位示意图
婴儿仰卧位,髋关节屈曲90°,探头平行于股骨长轴,做髋关节横切面
图6-10 髋关节屈曲横切面解剖示意图
Ac:软骨性髋臼;G:臀肌;GT:大转子;H:未骨化的股骨头;Is:坐骨;L:盂唇;LT/P:圆韧带 / 脂肪组织;M:股骨;Pu:耻骨;Tr:Y 形软骨
图6-11 髋关节屈曲横切面声像图
G:臀肌;H:未骨化的股骨头;Is:坐骨;L:盂唇;M:股骨干骺端;Tr:Y 状软骨;Ac:软骨性髋臼;GT:股骨大转子
髋关节屈曲横切面扫查(Harcke检查法),是观察婴儿放松状态下和有外力推压婴儿髋关节活动状态下股骨头与髋臼的相对位置,可将髋关节描述为:稳定髋关节(放松状态下股骨头位于髋臼内;推压及内收髋关节时,股骨头仍位于髋臼内,与髋臼窝紧密接触);松弛髋关节(婴儿多小于4周,放松状态下股骨头位于髋臼内;推压及内收髋关节时,股骨头仍位于髋臼内,但股骨头与髋臼窝之间可出现轻微分离);半脱位髋关节(推压及内收髋关节时,股骨头与髋臼窝明显分离,但股骨头仍部分位于髋臼内);加压可脱位髋关节(推压及内收髋关节时,股骨头可脱出髋臼外);脱位可复位髋关节(放松状态下股骨头位于髋臼外,外展髋关节,股骨头可自髋臼外复位至髋臼内);脱位不可复位髋关节(放松状态下股骨头位于髋臼外,外展髋关节,股骨头不能复位至髋臼内)。但需特别注意:当婴儿佩戴Pavlik支具或其他固定装置时,不宜进行髋关节推压检查,除非临床医师有此方面特殊要求。
六、总结
DDH超声检查应将评估髋关节形态的静态检查法和髋关节稳定性的动态检查法结合应用,这样将使检查结果更为客观准确。因为以往研究证实,形态学正常的髋关节也可能不稳定、形态学异常的髋关节也可能相对稳定。因此,在一份完整的髋关节超声检查报告中,应该既包括对髋关节形态学的描述和相关测量、股骨头位置的描述,也包括对髋关节稳定性的描述,综合评估髋关节的形态结构和稳定性,从而能更客观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