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规范详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临床指南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 2018.V1——伯基特淋巴瘤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 2018.V1——伯基特淋巴瘤
发布者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正文

1 治疗前评估

2 病理诊断

【注释】

伯基特(Burkitt) 淋巴瘤(BL) 是高度侵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常发生在结外部位或表现为急性白血病。BL 恶性程度极高,细胞倍增周期很短,生长迅速,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可在数个月内死亡。病变可累及全身各组织器官,中枢神经系统是BL 最常累及的部位。确诊必需依赖活检病理、临床特点、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遗传学改变综合判断。进行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查是因为免疫疗法+ 化疗所带来的病毒再激活的风险。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或无表面抗原阳性,但如果e 抗原阳性,则需测定病毒载量。如病毒载量高于正常范围,行免疫化疗前需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

3 分期

参照2014 年Lugano 分期标准,见附录A。

附录A 2014 版Lugano 分期标准(CT、MRI 或PETCT作为分期检查方法)

【注释】

1.*.根据2014年Lugano改良分期标准,不再对淋巴瘤的大包块(bulky)病灶进行具体的数据限定,只需在病例中明确记载最大病灶之最大径即可;Ⅱ期伴有大肿块的患者,应根据病理类型及疾病不良预后因素而酌情选择治疗原则,如伴有大包块的惰性淋巴瘤患者可选择局限期治疗模式,但是伴有大包块的侵袭性淋巴瘤患者,则应选择进展期治疗模式。

2.AnnArbor分期对于淋巴结分布区域的定义(仍然适用于Lugano分期):膈上(共12个区域,由于不能被一个放射野涵盖,因此左右各为一个区域):韦氏环(Waldeyer环)(鼻咽及口咽部的淋巴组织环,包括腭扁桃体、咽后壁腺样体、舌扁桃体及其他该部位淋巴组织为一个区域)、左/右颈部(单侧耳前、枕部、颌下、颏下、颈内、锁骨上为一个区域)、左/右锁骨下、左/右腋窝(含胸部及内乳)、左/右滑车上(含肘窝)、纵隔(含气管旁、胸腺区域)、左/右肺门;膈下(共9个区域):脾脏、上腹部(脾门、肝门、腹腔)、下腹部(腹主动脉旁、腹膜后、肠系膜周围、腹部其他非特指淋巴结为一个区域)、左/右髂血管旁、左/右腹股沟(含股部)、左/右腘窝。

3.3.B症状主要在HL中有预后意义并需要记录;最新文献中B症状在NHL的价值较低,但是仍然建议在病例中记录。所谓B症状:不明原因体重下降10%(诊断前6个月内),发热>38℃并排除其他原因发热,盗汗(夜间大量出汗,需要更换衣服被褥)。

4.扁桃体、韦氏环、脾脏视为淋巴器官。

5.备注:淋巴瘤的分期尽管不断改良,但是争议持续存在,主要是对于分期的定义存在解读分歧,或者对特殊部位未能做出全面而明确的定义。正因如此,后续才建立了多种预后指数用于补充临床分期之不足,以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而且,不同于实体瘤的是,淋巴瘤的临床分期不是决定治疗和预后的最关键因素。

4 治疗

【注释】

成人BL 采用常规的利妥昔单抗+CHOP 方案疗效欠佳,目前常使用短期、多药物、剂量强化的化疗联合方案联合中枢神经系统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方案),获得了非常好的疗效,大部分患者可以长期生存,使得治愈成为可能。鉴于BL 的高增殖性,化疗的同时需给予积极的支持治疗(调整化疗剂量,充分的水化、碱化),以预防肿瘤细胞溶解综合征。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放疗在Burkitt 淋巴瘤中的作用有限。常用化疗方案(1)CODOX-M 与IVAC 交替方案+ 利妥昔单抗 利妥昔单抗375mg/m2,d0

备注:甲氨蝶呤需四氢叶酸钙解救;需G-CSF 支持。

备注:需G-CSF 支持;异环磷酰胺需美司钠解救。

备注:低危组使用A 方案3 个周期,高危组A、B 方案交替共4 个周期。

(2)CALGB 10002 方案+ 利妥昔单抗

利妥昔单抗375mg/m2,d0

备注:CNS 侵犯的患者每周鞘内化疗2 次,直至脑脊液恢复正常,此后每周1 次,连用4 周。

(3)Hyper CVAD 方案+ 利妥昔单抗

利妥昔单抗375mg/m2,d0。

备注:环磷酰胺需美司钠解救。需G-CSF 支持

备注:需G-CSF 支持。

CNS 预防:每疗程第2 天给予鞘内治疗:甲氨蝶呤12mg;第7 天阿糖胞苷40mg,共16 次。

CNS 治疗:CNS 侵犯的患者每周鞘内化疗2 次,直至脑脊液恢复正常,此后每周1 次,连用4 周。

(4) 剂量调整的EPOCH 方案+ 利妥昔单抗

利妥昔单抗375mg/m2,d0

备注:第6 天开始,给予G-CSF 支持治疗直至中性粒细胞≥ 5.0×109/L;

剂量调整方案:每周监测血常规2 次。每疗程后中性粒细胞≥ 0.5×109/L,下一疗程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依托泊苷剂量提高20%,每疗程1~2 次中性粒细胞<0.5×109/L,下一疗程维持原剂量。每疗程3 次或3 次以上<0.5×109/L,下一疗程上述三种药物的剂量减少20%,每疗程1 次或以上血小板计数<25×109/L,下一疗程上述三种药物的剂量减少20%。

参考文献

[1]Noy A, Lee JY, Cesarman E, et al. AMC 048:modified CODOX-M/IVAC-rituximab is safe andeffective for HIV-associated Burkitt lymphoma. Blood,2015 Jul 9,126(2):160-166.

[2]Mead GM,Sydes MR,Walewski J et al. An international evaluation of CODOX-M and CODOX-Malternating with IVAC in adult Burkitt′s lymphoma:results of United Kingdom Lymphoma Group LY06study. Ann Oncol,2002,13:1264-1274.

[3]Barnes JA,Lacasce AS,Feng Y,et al.Evaluation of the addition of rituximab to CODOX-M/IVAC for Burkitt′s lymphoma:a retrospective analysis.Ann Oncol,2011,22:1859-1864.

[4]Evens AM,Carson KR,Kolesar J,et al.A multicenter phase Ⅱ study incorporating high-doserituximab and liposomal doxorubicin into the CODOX-M/IVAC regimen for untreated Burkitt′s lymphoma.Ann Oncol,2013,24:3076-3081.

[5]Rizzieri DA,Johnson JL,Byrd JC,et al.Improved efficacy using rituximab and brief duration,high intensity chemotherapy with filgrastim support for Burkitt or aggressive lymphomas:cancer andLeukemia Group B study 10 002.Br J Haematol,2014,165:102-111.

[6]Thomas DA,Faderl S,O′Brien S,Bueso-Ramos C,et al.Chemoimmunotherapy with hyper-CVADplus rituximab for the treatment of adult Burkitt and Burkitt-type lymphoma or acute lymphoblasticleukemia.Cancer,2006,106:1569-1580.

[7]Thomas DA,Kantarjian HM,Cortes J,et al.Long-term outcome after hyper-CVAD and rituximabchemoimmunotherapy for Burkitt (BL) or Burkitt-like (BLL) leukemia/ lymphoma and mature B-cell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ALL)

[abstract].Blood,2008,112:Abstract 1929.

[8]Griffin TC,Weitzman S,Weinstein H,et al.A study of rituximab and ifosfamide,carboplatin,and etoposide chemotherapy in children with recurrent/refractory B-cell (CD20+) non-Hodgkin lymphomaand mature 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report from the Children′s Oncology Group.PediatrBlood Cancer,2009,52:177-181.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指南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