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给药是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体内的方法。注射给药的主要特点是药物吸收快,血药浓度迅速提高,适用于各种原因不宜口服给药的患儿。但注射给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组织损伤,可引起疼痛及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一、注射给药的方法
1.皮内注射法(intradermi.injection,ID)
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射于皮内的方法。
(1)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的起始步骤。
2.皮下注射法(hypodermi.injection,HD)
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1)用于不宜口服给药而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用药。
3.肌内注射法(intramuscula.injection,IM)
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1)用于不宜或不能口服或静脉注射,且要求比皮下注射更快发生疗效时。
(2)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二、注射原则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2)仔细检查药物质量,如发现药液有变质、沉淀、浑浊、药物有效期已过或安瓿有裂痕、瓶盖有松动等现象,则不能使用。
(3)需要同时注射几种药物时,应核对准确,无配伍禁忌,方可进行备药。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1)注射环境整洁安静,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2)注射前护士须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注射后护士应洗手。
(3)注射部位按要求进行消毒,并保持无菌。
常规的消毒方法:用棉签蘸消毒液(0.5%碘伏、75%乙醇、0.5%氯己定等),以穿刺点为中心擦拭,消毒范围直径应在5cm以上,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皮内试验选用75%乙醇,有皮肤过敏者禁用碘伏、乙醇。
(4)注射器的活塞、乳头及针头应保持无菌。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注射时要做到一人一套用物,包括注射器、针头、消毒棉签等,操作后须按消毒隔离制度和医疗废物处理规范处理用物。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根据药液量、黏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图9-1)。注射器应完好,无裂缝,不漏气,针头应锐利、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注射器与针头的衔接必须紧密;一次性注射器的包装必须密封,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图9-1 一次性注射器的结构
5.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注射部位应避开神经、血管处,不可在炎症、瘢痕、硬结、皮肤受损处进针,对须长期注射的患儿,应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6.注射药液现配现用
药液应临时抽取,在规定注射时间注射,以防药物效价降低或被污染。
7.注射前排尽空气
注射前必须排尽注射器内空气,排气时防止药液浪费。
8.注射前检查回血
皮下、肌内注射如有回血,须拔出针头重新进针,不可将药液注入血管内。
9.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1)各种注射法分别有不同的进针角度和深度要求。
(2)进针时不可将针梗全部刺入注射部位,以防不慎断针时增加处理的难度。
10.应用减轻患儿疼痛的注射技术
(1)安慰患儿,给予袋鼠式护理、抚触、非营养性吸吮等护理措施,分散其注意力,减轻其疼痛。
(2)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加匀速”,即进针、拔针快,推药速度缓慢并匀速。
(3)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选用细长针头,进针要深。如需要同时注射多种药物,一般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物,再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三、注射前准备
1.评估患儿并解释
评估患儿的病情、治疗情况、用药史及药物过敏史;意识状态、心理状态、对用药的认识及合作程度;注射部位的皮肤情况。向患儿家长解释注射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患儿及家长准备
了解各类注射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取舒适体位并暴露注射部位。
3.用物准备
治疗车上层常规配置以下用品:注射盘、注射器、针头、速干手消毒液、皮肤消毒液、无菌棉签、砂轮、弯盘、启瓶器、小垫枕等。注射器及针头型号见表9-1,注射器具选择见图9-2。注射药液按医嘱准备。治疗车下层准备污物桶2个,锐器盒1个。根据医嘱准备注射本或注射卡,作为注射给药的依据。
图9-2 不同型号注射器
表9-1 注射器及针头型号
4.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5.环境准备
清洁安静、光线适宜或有足够的照明。
四、操作中准备
1.皮内注射法
(1)部位:
常选用前臂掌侧下段。
(2)操作步骤:
1)按医嘱吸取药液。
2)携用物至患儿床旁,核对患儿床号、姓名及腕带信息。
3)根据注射目的选择合适的部位,用75%乙醇消毒皮肤,待干。
4)二次核对,排尽空气。
5)一手绷紧皮肤,一手持注射器,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皮内(图9-3)。待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用绷紧皮肤手的拇指固定针栓,注入药液0.1ml,使局部隆起形成一皮丘(图9-4)。
图9-3 皮内注射进针角度5°
图9-4 皮内注射形成的皮丘
6)注射完毕,迅速拔针,计时、洗手、记录。
7)再次核对,交代注意事项。15~20分钟后查看皮试结果。
(3)注意事项:
1)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备好急救药品、物品,以便意外发生时使用。
2)皮肤有湿疹、感染、皮炎或外伤时不宜在局部注射,正在或近日服用免疫抑制剂或抗组胺药物者也不宜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当同时试验多种抗原时,相互间至少间隔4cm,以免强烈反应时互相混淆结果。
3)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如为阳性反应,告知患儿或患儿家长,不能再用该种药物,并记录在病历上。
2.皮下注射法
(1)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后背、大腿前侧及外侧。
(2)操作步骤:
1)按医嘱吸取药液。
2)携用物至患儿床旁,核对患儿床号、姓名及腕带信息。
3)选择合适的部位。
4)消毒皮肤,待干。
5)二次核对,排尽空气。
6)一手绷紧皮肤,一手持注射器,以示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图9-5),快速刺入皮下,进针约1/2或2/3,松开绷紧局部皮肤的手,抽吸无回血后,缓慢推注药液(图 9-6)。
图9-5 皮下注射
进针角度 30°~40°角
7)注射完毕,快速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片刻(图9-7)。
图9-6 皮下注射
A.抽吸有无回血;B.推药
8)再次核对,交代注意事项。洗手、记录。
(3)注意事项:
1)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一般不做皮下注射。
2)身体消瘦患儿,护士可捏起局部组织,适当减少穿刺角度,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以免刺入肌层。
3)对须长期注射者,应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证每个注射部位48小时才能注射1次。注射时每个象限内的2次距离要有2cm左右。选用细长针头,以避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如因长期多次注射出现局部硬结时,可采用热敷、理疗等方法予以处理。
3.肌内注射法
(1)部位:
一般选择肌肉较厚,远离大神经、大血管的部位。如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图9-8),其中最常用的部位是臀大肌。
图9-7 皮下注射 快速拔针、按压
图9-8 上臂三角肌内注射定位法
(2)操作步骤:
1)按医嘱吸取药液。
2)携用物至患儿床旁,核对患儿床号、姓名及腕带信息。
3)围起隔帘,协助患儿取舒适卧位,选择注射部位且准确定位(图9-9)。
图9-9 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A.十字法;B.联线法;C.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4)消毒皮肤。
5)二次核对,排尽空气。
6)左手拇、示指绷紧局部皮肤(图9-10),右手持注射器,中指固定针栓,将针头迅速垂直刺入(图9-11),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固定针头。松开左手,抽吸无回血后(图9-12),缓慢推注药液(图9-13)。
7)注射完毕,快速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片刻(图9-14)。
8)再次核对,交代注意事项。
图9-10 肌内注射 绷紧皮肤
图9-11 肌
图9-12 肌内注射 抽吸有无回血
图9-13 肌内注射 推注药液
(3)注意事项:
1)肌内注射对婴幼儿刺激大,次数过多可造成臀肌挛缩,影响下肢功能,故非病情必须不宜采用。
2)对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其臀大肌尚未发育好,注射时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最好选择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
3)对不合作、哭闹挣扎的患儿,可采取“三快”的特殊注射技术,即进针、注药及拔针均快,以免发生意外。
4)若针头折断,应先稳定患儿及家长情绪,并嘱患儿保持原位不动,固定局部组织,以防断针移位,同时尽快用无菌血管钳夹住断端取出;如断端全部埋入肌肉,应速请外科医师处理。
5)拔针后对于一般患儿需压迫1~2分钟,但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儿,须延长压迫时间5分钟以上,观察无渗血后离开。
五、操作后处理
1.协助患儿取舒适卧位。
2.清理用物,按消毒隔离及固废处理原则处理用物。
3.洗手。
4.观察、记录。观察用药后反应,记录注射时间,药物名称、浓度、剂量及患儿反应。
图9-14 肌内注射 快速拔针、按压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姜安丽.新编基础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崔焱.儿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4.Cattaneo A,Davanzo R,Uxa F.Recommendation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kangaroo mother care for low birthweight infants.International Network On Kangaroo mother care.Acta Pediati,1998,87(9):440-445.
5.Castral TC,Warnock F,Leite AM,et al.The effects of skin-to-skin contact during acute pain in preterm new-borns.Eur J Pain,2008,12(4):464-471.
6.陈伟红,刘永琴.非营养性吸吮和吸吮8%葡萄糖水对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观察.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55-358.
7.王秋池,屠艳梅,李惠.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的研究进展.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8):165-167.
8.季频捷.肌肉注射点大量渗血1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全科护理,2014,29(12):2783-2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