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被视为人体的四大生命体征,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状况的指标,与病情、病程及情绪变化等密切相关。生命体征能显示身体功能的变化,所以护士通过对生命体征的监测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患儿的客观资料,发现病情变化,为患儿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二、操作实践
(一)评估
1.评估患儿
(1)年龄、病情、诊断、意识状态及情绪反应。
(2)测量部位的皮肤黏膜状况。
(3)患儿和家长的合作程度及对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认知。
2.评估测量工具
体温计、血压计性能。
3.评估环境
安全、安静、清洁。
(二)操作前
1.物品准备
体温计、血压表、听诊器、污表盒、液体石蜡、棉签、手表、护理记录单、笔。
2.护士准备
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3.环境准备
必要时屏风遮挡,请无关人员回避。
(三)操作中
1.体温的测量(水银体温计测温)
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合适的体温测量方式。
(1)备齐用物,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将体温计水银柱用手或离心机甩至35.0℃以下,清点数量。
(2)核对并向患儿解释测量步骤,协助患儿采取舒适卧位。
(3)测量腋温:临床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擦干腋窝,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屈臂过胸,将体温表与皮肤紧密接触,嘱患儿夹紧,10分钟后取出,读数记录,将体温表放入污表盒内。
(4)测量肛温:协助患儿取侧卧或屈膝仰卧位,暴露肛门,润滑肛表水银端,轻轻旋转插入肛门3~4cm。婴幼儿、躁动患儿测体温时,护士须手扶体温表固定以免破裂,3分钟后取出,用纱布擦净,读数记录。将肛表放入回收盒内。
(5)测量口温:嘱患儿张口,将口表水银端斜放于患儿舌下,让患儿紧闭口唇,切勿用牙咬,用鼻呼吸,3分钟后取出读数记录。将体温表放入污表盒内。
2.脉搏、呼吸的测量
(1)协助患儿坐位或平卧,手臂松弛,舒适体位。
(2)护士以示指、中指、无名指三指的指腹轻按于患儿桡动脉处或其他浅表大动脉处测量,压力大小以能清楚触到脉搏为宜。
(3)计时30秒,将测量的脉搏数×2,记录。脉率异常应测量1分钟;如发现患儿有心律不齐或脉搏短绌,应两人同时分别测量心率和脉率。由听心率者发出“开始”、“停止”的口令,计数1分钟。
(4)保持测量脉搏姿势不动,观察患儿胸部、腹部起伏(一起一伏为1次),计时1分钟,记录呼吸频次。
(5)危重患儿呼吸不易被观察时,将少许棉絮置于患儿鼻孔前,计数1分钟,记录棉絮被吹动的次数。
3.无创血压的测量
(1)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协助患儿露出手臂并伸直,手掌向上。手臂、心脏、血压计应在同一水平,即坐位时肱动脉平第4肋间,卧位时肱动脉平腋中线。
(2)放平血压计,开启开关,排尽袖带内空气。将袖带的气袋中部对着肘窝平整地缠于上臂,袖带下缘距肘窝2~3cm,松紧度以插入1指为宜。袖带宽度一般为上臂的1/2~2/3,新生儿适用宽度为2.5~4cm,婴幼儿6~8cm,学龄前期9~10cm,学龄儿可用13cm。
(3)戴好听诊器,先触及肱动脉的搏动,再将听诊器胸件紧贴肱动脉搏动处,关闭压力活门,充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加压使压力升高2.67~4.0kPa(20~30mmHg);缓慢均匀放气(水银柱以每秒下降4mmHg为宜),视线与水银面保持一致。当听到第一声动脉搏动音时,汞柱此时所示刻度为收缩压;随后动脉搏动音逐渐增强,直到动脉搏动音突然减弱或消失时,水银柱此时所示刻度为舒张压。
(4)测毕,解除袖带,驱除余气,关闭压力阀门,整理袖带放入盒内,将血压计盒盖向右倾斜45°,使水银回流入水银槽内,关闭水银槽开关。
(四)操作后
1.整理用物
(1)清点体温计数目,并检查有无破损。
(2)消毒体温表,擦拭血压计。
2.观察患儿情况。
三、注意事项
1.测温前如有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应休息30分钟后再测量相应部位的体温。
2.腋下有创伤、手术或炎症、腋下出汗较多、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不宜测腋温;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鼻腔手术或疾病、呼吸困难者,禁用口腔测温;直肠或肛门疾病、腹泻患儿不宜测肛温。
3.测口温时,如不慎咬碎体温计而吞下汞时,应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屑,随后口服蛋清或牛奶,使蛋白与汞结合,延缓汞的吸收。病情允许者可进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韭菜,促进汞的排泄。
4.婴幼儿、危重患儿、躁动者测量时,应有专人守护,以防发生意外。
5.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符时,应重复测温,必要时可同时采取两种不同的测量方式作为对照。
6.甩体温计用腕部力量,不能触及它物,以防撞碎;切忌把体温计放在热水中清洗,以防爆裂。
7.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搏动易与患儿脉搏相混淆。
8.定期检测及校对血压计的准确性,以防血压计本身造成的误差。
9.血压监测患儿遵循四定原则,定时间、部位、体位、血压计。
10.如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常时,应重测,先驱净袖带内空气,并使汞柱降至“0”点,稍休息片刻再测。必要时做对照复查。
四、相关知识
(一)体温计的种类
1.水银体温计。
2.电子体温计。
3.红外体温监测仪。
4.可弃式化学体温计。
(二)体温计的消毒
为防止交叉感染,测量后的体温计应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液有75%乙醇溶液、500mg/L含氯消毒液等。消毒液应定时更换,盛放消毒液和体温计的容器应定期消毒。注意口表、腋表、肛表应分别清洗消毒。
(三)血压计的种类
1.水银柱式血压计。
2.气压表(弹簧表)式血压计。
3.电子血压计。
(四)血压计的消毒
血压计及袖带属于低度危险物品,必要时在清洁基础上消毒。血压计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或75%乙醇擦拭,袖带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五)各年龄段患儿呼吸、脉搏(次数/分)
各年龄段患儿呼吸、脉搏见表10-1。
表10-1 各年龄段患儿呼吸、脉搏
(六)各年龄段的平均血压
各年龄段的平均血压见表10-2。
表10-2 各年龄段的平均血压
(七)2岁以上儿童血压计算公式
收缩压(mmHg)=(年龄×2)+80;舒张压(mmHg)=2/3收缩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8.
2.王卫平.儿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
3.周春美,邢爱红.基础护理技术.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2.
4.崔焱.儿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