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规范详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临床指南 > 中国肌骨超声检查指南——髋关节超声检查(2017)
中国肌骨超声检查指南——髋关节超声检查(2017)
发布者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
正文

一、检查目的

明确髋关节腔内及其周围软组织有无异常。

二、适应证

怀疑髋关节腔内病变或髋部局部疼痛、肿胀、活动障碍或活动时弹响者等。

1.运动损伤性或慢性劳损病变

包括肌腱损伤、肌肉损伤、肌腱病、转子滑囊炎和髂腰肌滑囊炎等。

2.髋关节腔内病变

反应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样滑囊炎、关节游离体和滑囊骨软骨瘤病等。

3.肿瘤及瘤样病变

包括实性肿物、腱鞘/滑膜囊肿、血肿、脓肿和滑囊积液等。

三、检查内容

髋关节超声主要检查内容包括髋关节腔、髋臼唇、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滑囊和神经等。

四、仪 器

采用中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一般首选线阵超声探头,频率 5.0~12.0MHz,深部病变可选择 3.5~5.0MHz凸阵探头。

五、体 位

髋关节超声检查可根据病变的不同部位而选择相应的体位。因髋部弹响而就诊者,需让患者做可引发弹响的动作以进行动态检查。

1.髋前区

仰卧位,大腿轻度外旋。

2.髋内侧区

屈膝,髋关节适度外展、外旋。

3.髋外侧区

侧卧位,受检侧髋部朝上。

4.髋后区

俯卧位,足悬于检查床外。

六、检查方法及声像图

(一)髋前区

此区检查的主要结构为髋关节及其前隐窝、髋臼唇、髂腰肌及其肌腱、髂腰肌滑囊、大腿近段肌肉的起点(股直肌和缝匠肌)、股动静脉、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等。

1.髋关节

检查时患者仰卧位,髋关节和膝关节伸直。将探头平行于股骨颈,斜矢状位扫查(图5-1),此时可清晰显示股骨颈的强回声骨皮质回声及覆盖于其上的关节囊回声。正常股骨颈前方的髋关节前隐窝厚度为4~6mm,包括前关节囊的前层、后层及髋关节腔内少量生理性液体(图5-2)。当声束不垂直于关节囊的前层和后层时,关节囊可呈低回声,易被误诊为关节腔积液。当关节腔内有积液或滑膜增生时,关节囊的前层可被向前推移。向上移动探头,可显示股骨头,呈圆形结构,其表面覆盖一层厚度均匀的低回声透明软骨。再向上为髋臼的前缘。于髋臼的周缘可见前上盂唇,显示为三角形的等回声结构附着于髋臼周缘(图5-3)。超声仅能显示前上髋臼唇,而临床上大部分的关节唇撕裂都发生在前上髋臼唇,因此利于超声观察。发现髋臼唇撕裂时,应注意观察附近有无囊肿形成。髂股韧带呈等回声,其上端附于髂前下棘,下端附于转子间线。

图5-1 探头位置

图5-2 髋关节前隐窝(箭)

FH:股骨头;FN:股骨颈

图5-3 髋关节前上髋臼唇声像图

La:前上髋臼唇;FH:股骨头;Ac:髋臼

2.缝匠肌和股直肌

缝匠肌呈扁带状,起自髂前上棘,斜向内下方,在股部,构成股三角的外界。超声在髂前上棘处(图 5-4A),检查附着的缝匠肌(图5-4B)。

图5-4 缝匠肌声像图

Sa:缝匠肌;ASIS:髂前上棘

检查股直肌时,超声可首先显示股骨头,然后探头向上、外侧移动,以显示髂前下棘的骨性标志,然后探头横切放置在髂前下棘处(图5-5A),可显示股直肌起点(图5-5B)。长轴检查时(图5-6A),股直肌上端的直头(图5-6B)和斜头分别起自于髂前下棘和髋臼顶。直头紧邻髂前下棘浅侧,而斜头则位于髋臼的外侧面。纵切面检查股直肌斜头时,由于其向近侧的深方走行,因各向异性伪像而呈低回声(图5-6C)。将探头移至髋外侧检查,可使该肌腱的各向异性伪像消失。横切面向下追踪探查(图5-7A),可见股直肌的直头肌腱移行为该肌肉的浅层腱膜,而斜头移行为该肌腱的中央腱(图5-7B)。股直肌起点处易发生肌腱病或钙质沉积,应注意对此部位的检查。

图5-5 股直肌肌腱起点处声像图

AIIS:髂前下棘;RF:股直肌肌腱

图5-6 股直肌肌腱长轴声像图

D:股直肌直头;In:股直肌斜头;AIIS:髂前下棘

图5-7 股直肌中央腱声像图

RF:股直肌;箭:中央腱

3.髂腰肌

髂腰肌由髂肌和腰肌组成,经腹股沟韧带的深部出盆腔,经髋关节的前内侧止于股骨小转子。髂腰肌肌腱位于髋臼唇的前内侧,呈高回声,并位于髂腰肌肌腹的后部,邻近髋关节囊(图5-8)。由于其附着于股骨小转子,检查髂腰肌肌腱附着处时,需让患者髋部外旋、膝屈曲45°,即蛙式位进行检查。检查时,探头可首先横切放置于股骨干前内侧的近段,缓慢向上移动探头,可发现股骨干近段内侧的骨性隆起结构——股骨小转子。此时顺时针旋转探头可显示髂腰肌肌腱附着于股骨小转子(图5-9)。

髋部弹响可发生在髂腰肌肌腱。检查时,探头横切放置在腹股沟韧带上方,显示髂腰肌及其肌腱横切面及髂耻隆起(图5-10),并让患者做屈曲、外展、外旋髋关节、继而伸直、内收髋关节的动作,同时进行动态超声检查,可见髂腰肌肌腱从髂耻隆起外侧向内侧运动过程中,其在髂耻隆起受阻、继而越过髂耻隆起而向内侧运动。有时也可让患者自己做可引发弹响的动作。

图5-8 股骨头处髂腰肌肌腱声像图

Ac:髋臼;FH:股骨头;IP:髂腰肌肌腱

图5-9 髂腰肌肌腱远端声像图

LT:股骨小转子;F:股骨;IP:髂腰肌肌腱

图5-10 腹股沟韧带上方髂腰肌肌腱声像图

IP:髂腰肌肌腱;I:髂骨

髂腰肌滑囊位于髂腰肌肌腱与髋关节囊之间,正常情况下滑囊超声难以显示,当滑囊内有积液或滑囊壁增厚时超声可显示。滑囊内的积液可向髂腰肌肌腱的内侧扩展,有时也可向其深部扩展。由于人群中约15%的髂腰肌滑囊与髋关节腔相通,因此髂腰肌滑囊的病变有可能为髋关节腔内的病变所致。

4.股三角

股三角内的神经血管束从内向外依次为股静脉、股动脉和股神经。一般在短轴切面上确认筛网状结构的股神经,位于髂肌和腰大肌之间的沟内,并位于髂筋膜的深方(图 5-11)。

(二)髋关节内侧

主要检查内收肌群。

患者仰卧,髋部外旋和外展,膝屈曲45°,呈蛙式位。耻骨肌位于股动脉的内侧,起自耻骨上支,向下、外、后走行,止于股骨小转子的下方。耻骨肌构成股三角的底部。股血管位于其浅侧和外侧,因此股血管是定位耻骨肌的一个解剖学标志。检查时可首先探头横切显示股动、静脉和其内侧的耻骨肌(图5-12A),耻骨肌再向内可见三层内收肌:浅面偏外侧为长收肌,浅面偏内侧为股薄肌,中间层为短收肌,深面为大收肌(图5-12B,图5-13)。内收肌的近端于耻骨止点处易发生撕裂或撕脱骨折,应注意对该部位的检查。

图5-11 股动静脉及股神经声像图

FA:股动脉;IP:髂腰肌;箭:股神经

图5-12 大腿上段内收肌群短轴声像图

A:股动脉;P:耻骨肌;AL:长收肌;AB:短收肌;AM:大收肌

图5-13 大腿上段长收肌长轴声像图

AL:长收肌;Pu:耻骨

(三)髋关节外侧

图5-14 股骨大转子处肌腱声像图

GT:股骨大转子;GMi:臀小肌腱;GMe:臀中肌腱

此区主要检查股骨大转子处的肌腱及其周围的滑囊。

患者侧卧位,腿伸直,患侧朝上。此区检查中,股骨大转子是重要的骨性标志。检查前可首先触及股骨大转子,继而探头横切放置在股骨大转子上(图5-14A),可见股骨大转子的前骨面、外侧骨面及两骨面之间的骨突。股骨外侧骨面的后方为较圆的后骨面。横切面可见臀小肌肌腱止于前骨面,臀中肌肌腱的前部分止于外侧骨面,臀中肌肌腱的后部分止于后上骨面(图5-14B)。检查时,应注意使声束垂直于所要检查的骨面,以避免肌腱各向异性伪像的发生。

观察肌腱的短轴后,要进行相应肌腱的长轴检查(图5-15,图5-16)。此部位检查还包括臀小肌下滑囊、臀中肌下滑囊和转子囊(臀大肌下滑囊),上述滑囊均位于相应肌腱与其在股骨大转子附着处之间。

图5-15 臀小肌腱长轴声像图

GMi:臀小肌腱;GT:股骨大转子

图5-16 臀中肌腱长轴声像图

GMe:臀中肌腱;GT:股骨大转子

髂胫束位于臀中肌肌腱、臀小肌肌腱的浅侧,呈高回声带,向后与臀大肌筋膜、向前与阔筋膜张肌筋膜相延续。怀疑股骨大转子处弹响时,探头可横切放置在股骨大转子处,让患者做先内收、伸直髋关节继而屈曲髋关节,或先内收、内旋髋关节继而屈曲、外展髋关节的动作,同时观察髂胫束或臀大肌前部在股骨大转子处有无异常弹响。有时需要患者在站立位才能引发弹响。

(四)髋关节后部

髋后部检查通常并不列为常规髋部检查的项目,仅在患者有相应病史和症状时进行。重点检查的区域有腘绳肌腱、坐骨神经、坐骨结节滑囊等。坐骨神经检查详见周围神经章节。

1.腘绳肌腱

患者俯卧,腿和膝伸直。腘绳肌由股二头肌的长头、半腱肌和半膜肌组成,起自坐骨结节,坐骨结节是臀后部超声检查的骨性标志结构,可从体表触及。探头可首先放置在坐骨结节上(图5-17),显示强回声的坐骨结节和其外侧的腘绳肌腱(图5-17,图5-18)。向下追踪探查(图5-19),可见由股二头肌长头肌腱-半腱肌腱形成的联合腱、半膜肌腱、坐骨神经形成的三角形结构(图5-19)。

图5-17 腘绳肌腱短轴声像图

Ha:腘绳肌腱;IT:坐骨结节;GT:股骨大转子

图5-18 腘绳肌腱长轴声像图

Ha:腘绳肌腱;IT:坐骨结节

图5-19 股二头肌长头肌腱-半腱肌腱联合腱声像图

CT:联合腱;SM:半膜肌腱;SN:坐骨神经

七、临床局限性及比较影像学

受检查深度及骨质的遮挡,超声检查对于部分髋关节腔内的病变、髋臼唇撕裂和盆腔出口处的坐骨神经病变等作用有限,因此,怀疑此类病变时,应建议患者进一步行MRI等其他检查。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指南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