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新生儿复苏(neonatal resuscitation)是一系列支持恢复呼吸或心跳呼吸停止的有效通气和循环功能的技能,也是一项基本生命支持技术。在新生儿中,呼吸、心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是气道阻塞导致窒息,如窒息时间过长,即使存活,也可致脑瘫等并发症。因此,新生儿复苏的关键是对气道状态迅速地评估和维护,并给予吸引、排除梗阻、通气和给氧,尤其是可靠的评估及有效的正压通气可明显改善预后。
二、操作实践
(一)评估
1.复苏前评估
了解新生儿胎龄,评估反应、呼吸、皮肤颜色、肌张力。注意有无发绀、心动过缓、呼吸不规则或无呼吸、低血压、肌张力低下等表现。
2.复苏中评估
同时评估3项临床指征:心率、呼吸和氧合状态(氧合状态评估依据SpO2数值,而不是通过评估肤色确定)。
3.复苏后评估
心电监护或听诊心率>100次/分,自主呼吸恢复,SpO2大于90%,面色、口唇、甲床由发绀转为红润。
(二)操作前准备
1.评估患儿是否足月妊娠,羊水量,有无呼吸或哭声。
2.患儿准备
护士可以对患儿体位进行调整,以便于满足进行抢救的需要。
3.用物准备
(1)吸引器械:
吸引器、吸痰管(6#、8#)和各种型号注射器。
(2)正压人工呼吸器械:
新生儿复苏器、不同型号面罩,氧源。
(3)气管内插管器械:
喉镜(00#-0#早产儿用;1#足月儿用)、备用喉镜和电池、不同型号的气管导管、金属芯、剪刀、胶布。
(4)药物:
肾上腺素(1∶10000)、等渗晶体液(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10%葡萄糖溶液。
(5)其他:
辐射保暖台或其他保暖设备、温暖的毛巾、无菌手套、时钟、听诊器、空气-氧气混合仪、心电监护仪、输液用物。
(三)操作步骤
1.评估新生儿胎龄、呼吸、心率、皮肤颜色、肌张力情况,助手协助迅速为新生儿连接脉搏氧饱和度仪或心电监护仪。
2.开放气道(airwany,A)
(1)保暖:将新生儿放置在辐射暖台上,温热干毛巾擦干头部及全身。
(2)体位:肩部以布卷垫高2~2.5㎝,置新生儿头轻度仰伸位(鼻吸气位)。
(3)必要时清理呼吸道:娩出前助产者用手挤出新生儿口、咽、鼻中的分泌物,娩出后清理分泌物,立即吸进口、咽、鼻黏液,吸引时间不超过10秒,先吸口腔、再吸鼻腔。
(4)评估呼吸、心率、SpO2数值和肤色。
3.建立呼吸(breath,B)
(1)刺激:用手拍打或手指轻弹新生儿足底2次,以诱发自主呼吸,经刺激后出现正常呼吸,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或仅手足青紫者可予观察;如触觉刺激后仍无自主呼吸,需进行正压通气。
(2)正压通气:触觉刺激后仍无自主呼吸建立或心率<100次/分,重新摆好体位保证气道开放,立即用复苏器加压给氧,使面罩与患儿面部呈密闭状(遮盖下巴尖端、口鼻,但不盖住眼睛),见图7-1和图7-2,以能够见到患儿胸廓起伏为标准。通气频率:40~60次/分,吸呼比1∶2,30秒后再评估,如心率>100次/分,出现自主呼吸可停止正压通气;如心率<100次/分或无规律性呼吸,则须继续用复苏器或进行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并检查和矫正通气操作;如心率<60次/分,予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并开始胸外按压。
图7-1 加压面罩“C”字
图7-2 加压面罩“E”字
(3)评估呼吸、心率、SpO2数值和肤色。
4.恢复循环(cycle,C)
(1)气管插管正压通气30秒后,心率<60次/分或心率在60~80次/分不再增加,在正压通气同时须进行胸外按压。
(2)双拇指法:即双手拇指端压胸骨,双拇指重叠或并列,双手环抱胸廓支撑背部(图7-3)。
中、食指法:即右手食、中(或中指、无名指)两个手指放在胸骨上,定位见图7-4,按压时左手支撑背部。
(3)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的下方,即胸骨体下1/3处,避开剑突。
(4)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产生可触及脉搏的效果。
(5)胸外按压和正压通气的比例应为3∶1,即90次/分按压和30次/分呼吸。因此,每个动作约0.5秒,2秒内3次胸外按压加1次正压通气。
(6)按压45~60秒后评估心率,如果心率>60次/分,则停止按压,以40~60次/分的频次正压通气;如果心率<60次/分,继续正压通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图7-5),并考虑药物治疗。
图7-3 双拇指法按压
图7-4 中、食指法定位
图7-5 正压通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双人配合
(7)评估呼吸、心率、SpO2数值和肤色。
5.药物治疗(drug,D)
(1)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2)保证药物的应用:在新生儿复苏时,很少需要用药,新生儿心动过缓通常是因为肺部通气不足或严重缺氧,而纠正心动过缓最重要的是充分的正压通气。胸外心脏按压30秒后不能正常循环时,遵医嘱给予1∶10000肾上腺素0.1~0.3ml/kg,静脉或气管内注入;如心率仍<100次/分,可根据病情酌情用纠正酸中毒、扩容药,有休克症状者可给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
(3)评估呼吸、心率、SpO2数值和肤色。
(四)操作后处理
1.整理用物
医疗垃圾、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2.复苏后监护
体温管理、生命体征监测、早期发现并发症、氧饱和度、心率、呼吸、血压、血细胞比容、血糖、血气分析及血电解质等,复苏后立即监测血气分析有助于估计窒息的程度,低血糖者静脉给予葡萄糖溶液。及时对脑、心、肺、肾及胃肠等器官功能进行监测,早期发现异常并适当干预,以减少窒息引起的伤残和死亡。如合并中、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建议给予亚低温治疗。
3.认真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
三、注意事项
1.复苏的基本程序:评估—决策—措施,在整个复苏中不断重复。
2.评估患儿后要先呼救再急救,整个复苏过程要在辐射床保暖下进行。
3.安全和适宜的触觉刺激 新生儿的方法包括拍打或轻弹足底;轻轻地摩擦新生儿背部、躯干和四肢。不要有拍打背部或臀部或摇动新生儿等可造成新生儿损伤的动作。
4.正压通气时选择合适的面罩,以覆盖新生儿的下巴和口鼻,但不覆盖眼睛为宜。
5.胸外按压时首选拇指法。因为它能产生更高的收缩峰压和冠状动脉灌注压,它比双指法能更好地控制深度,并能更持久地给予压力。
6.无效通气通常与下列因素有关:如面罩与新生儿面部密闭不够、新生儿气道阻塞、压力不够等。防范措施,进行矫正通气步骤(MRSOPA):M.调整面罩,确保面罩与面部封闭良好;R.重新摆正体位,将头调到“鼻吸气”体位;S.检查并吸引口鼻分泌物;O.口腔轻微张开,下颌略向前抬;P.逐渐增加压力直到每次呼吸都能看到胸廓运动,听到呼吸音;A.改变气道,考虑气管插管。
7.无效按压与按压部位错误、按压力度不够、无效通气有关。防范措施如下:
(1)按压部位必须准确,力度适宜,保证有效,防止损伤。
(2)按压时手指不可触及胸壁,放松时不能离开胸骨。
(3)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配合协调,避免同时进行。
(4)加强团队合作演练,分工明确。
8.复苏器加压通气过程中,易造成胃扩张而影响膈肌运动,使肺扩张受限,胃内容物反流,导致吸入性肺炎。因此,通气过程中应尽早置入胃管,抽出胃内容物,并进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胃扩张。
四、相关知识
1.气管导管型号和插入深度的选择方法
见表7-1。
表7-1 不同体重气管导管型号和插入深度的选择
注:a为上唇至气管导管管端的距离
2.正压通气不能产生肺部充分通气的特殊情况
见表7-2。
表7-2 新生儿复苏的特殊情况
附:新生儿复苏流程图
新生儿复苏流程图
1.Katie Brobst.Pediatric fundamental Critical Care Support.2th Edition.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3.
2.John Kattwinkel.Neonatal Resuscitation.6th Edition.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nd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11.
3.John Kattwinkel.Neonatal Resuscitation: 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Pediatrics,2010,126:e1400-e1413.
4.陈朔晖,徐红贞.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及风险防范.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5.叶鸿瑁,虞人杰.新生儿复苏教程.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6.崔焱.儿科护理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7.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新生儿复苏指南(2011年北京修订).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7):41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