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与角膜感染密切相关的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以下简称表葡菌),该菌存在于正常人体表和黏膜表面,在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障碍时引起感染(为条件性致病菌)。
【病理机制】
表葡菌属于弱毒菌,既不产生血浆凝固酶,也不分泌较强的毒素。一般表葡菌导致的角膜病炎病程进展较缓慢,由于细菌周围易形成细菌生物膜,故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强。
【临床表现】
表葡菌引起的角膜炎,一般起病较为缓慢(数天至数周),多发生于有全身或眼局部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如局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糖尿病伴反复角膜上皮缺损的病人。
表葡菌性角膜溃疡特点:
(1)角膜病灶一般比较局限,溃疡多为不规则形。
(2)病灶较浅表,与周边角膜界限清楚(图2-2-1),角膜基质可有轻度水肿与浸润。
(3)与金葡菌性角膜炎相比,其前房反应更轻(图2-2-2)。
但是,由于病程多迁延,容易发生与其他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如真菌)的混合感染,临床应该注意。
图2-2-1 表皮葡萄球菌性角膜炎
图2-2-2 表皮葡萄球菌性角膜炎(重度)
【诊断】
对于有眼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仅凭病史与临床表现,较难作出表葡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诊断,诊断主要依靠细菌培养与鉴定。
【治疗】
1.角膜溃疡小于3mm,未累及深基质层的病人,可选用如氯霉素、红霉素、洛美沙星及环丙沙星等药物进行治疗,建议联合两种抗生素治疗。
2.溃疡面积大于3mm,或溃疡位于角膜中央区,或前房反应明显的病人(图2-2-3),首选左氧氟沙星,或加替沙星与头孢唑林钠联合治疗(图2-2-4)。联合用药方案同金葡菌性角膜炎治疗。
图2-2-3 表皮葡萄球菌性角膜炎(治疗前)
图2-2-4 同一病人治疗后
3.对于多重耐药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感染,或常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差,或病变迁延不愈、有角膜穿孔倾向的病人,应及时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