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睡眠呼吸学组首次制定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文发表于2002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该《共识》包括以下12个方面的内容:①CPAP工作原理;②临床应用循征医学证据;③适应证和禁忌证;④基本操作原则及程序;⑤CPAP压力滴定;⑥CPAP治疗的副作用及处理;⑦CPAP疗程;⑧治疗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⑨CPAP治疗过程中其他常见问题;⑩特殊OSAHS患者的CPAP治疗;⑪依从性;⑫随访。这是我国第1篇有关OSAHS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纲领性文件,其发表对于在国内全面推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合理和规范化临床应用将发挥重大作用。本《专家共识》从发表到2013年12月,被引用频次达214次。随着国内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新模式不断问世和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临床应用的经验积累和总结,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该《共识》中尚有一些内容亟待补充和修订如下:
在2011年《共识》的气道正压通气适应证和禁忌证方面的描述比较全面,但适应证中还可以包括肥胖低通气综合征,该病患者有显著肥胖(BMI>30),白日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血红蛋白增高、双下肢水肿等,OSAHS的并存率甚高。高碳酸血症明显者需用BiPAP呼吸机,且使用中IPAP与EPAP的差值应≥8~10cmH2O[2]。
在气道正压通气的禁忌证方面目前有争议的是对于OSAHS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有时仍旧可以考虑使用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尤其是BiPAP的使用还是比较有效和安全的,可以改善心肌缺氧和降低呼吸做功的氧耗,血流动力学不够稳定患者仍然可以酌情使用[3-5]。
CPAP治疗的副作用及处理一节中在患者使用中出现结膜炎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眼罩来降低眼部漏气的影响。皮肤压痕的问题必要时可采用根据患者脸型定做的可塑型面罩或使用鼻枕。对于使用CPAP中因有过敏性鼻炎而鼻部症状明显者或使用中有较多来自呼吸机管道的冷凝水者强调除加温湿化要加强外,还要注意管道保温,最好使用有保温功能的管道[6]。
近年还有报道使用CPAP治疗OSAHS时出现较多新的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事件,有称此现象为复杂性睡眠呼吸暂停[7],其发生机制尚未阐明,但最近报道面罩漏气可能是其中原因之一[8]。
在随访一节,近年的发展趋势是用网络技术来加强对家庭呼吸机使用的远程调控,如“云端”技术的应用,医师可以随时了解到患者使用CPAP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配置在家用呼吸机上的远程调控网络对呼吸机使用的参数和模式进行远程调控,该技术的推广必将更加促进随访效能,提高OSAHS患者的CPAP使用依从性和极大丰富医务人员使用呼吸机的治疗经验[9])。
在2011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附录中列举了常用CPAP呼吸机的类型,共包括:①持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通气;②自动PAP(,auto-titrating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APAP);③压力释放PAP(pressure-relief CPAP,PR-CPAP);④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⑤伺服式PAP(adaptive servo-ventilation,ASV)。
近年来随着临床需求的增加和新型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和产品的研发,又有一些新型的气道正压通气的机型问世,如自动三水平呼吸机的通气模式,如文末彩图21-1所示,其原理为除具备BiPAP的IPAP功能外,在呼吸相设置了两种不同的气道正压,即在呼吸相前期EPAP压力相对较低利于CO2的排出而在呼气相后期适当自动提高EPAP来防治因EPAP压力较低可能促发的气道再陷闭(残余阻塞性呼吸暂停事件)。临床研究已初步显示,该辅助通气模式对于肥胖低通气综合征、重叠综合征患者在同时有效纠正高碳酸血症和减少呼气相末期易于发生的残余阻塞性呼吸暂停事件上具备独特的优越性。近期还有报道使用自动三水平呼吸模式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中枢性和混合性呼吸暂停[10,11]。
近年ASV通气模式又升级产生了智能ASV的模式,前者是根据患者的最新分钟通气需求量来实施按需的辅助气道正压通气,而后者则在扣除了气道死腔量之后以最新的分钟肺泡通气量来实施按需的辅助气道正压通气。
此外,由于在临床对不同患者和不同呼吸紊乱随时需要调整不同模式的辅助气道正压通气,近期有一种新型的7合1模式的气道正压通气机型用于临床,该机型可以根据不同呼吸紊乱的变化和需求在一台呼吸机内随时切换不同的辅助气道正压通气模式,可变换的通气模式包括了含呼气相压力释放技术的CPAP模式、自动CPAP模式、BiPAP模式、全自动双水平(Vauto)模式、ASV和智能ASV的模式,以及智能容量保证(iVAPS)模式。7合1模式的气道正压通气机可明显提高气道正压通气临床应用的应变功能和适应证范围。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1):13-18.
2.Ojeda Castillejo E,de Lucas Ramos P,López Martin S,et al.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Obesity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Long-term Outcome and Prognostic Factors.Arch Bronconeumol,2014,51(2):61-68.
3.Qaseem A,Holty JE,Owens DK,et al.Management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in Adults: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Ann Intern Med,2013,159(7):471-483.
4.Hetzenecker A,Buchner S,Greimel T,et al.Cardiac workload in patients with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early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hest,2013,143(5):1294-1301.
5.Garcia-Rio F,Alonso-Fernández A,Armada E,et al.CPAP effect on recurrent episodes in patients with sleep apnea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Int J Cardiol,2013,168(2):1328-1335.
6.Nilius G,Domanski U,Franke KJ,et al.Impact of a controlled heated breathing tube humidifier on sleep quality during CPAP therapy in a cool sleeping environment.Eur Respir J,2008,31(4):830-836.
7.Khan MT,Franco RA.Complex Sleep Apnea Syndrome.Sleep Disord,2014,2014:798487.
8.Montesi SB,Bakker JP,Macdonald M,et al.Air leak during CPAP titrat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central apnea.J Clin Sleep Med,2013,9(11):1187-1191.
9.Stepnowsky C,Edwards C,Zamora T,et al.Patient perspective on use of an interactive website for sleep apnea.Int J Telemed Appl,2013,2013:239382.
10.Oldenburg O,Bitter T,Wellmann B,et al.Trilevel adaptive servo-venti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entral and mixed sleep apnea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Sleep Med,2013,14(5):422-427.
11.姚菲菲,丁宁,黄汉鹏,等.自动三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肥胖低通气合并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国际呼吸杂志,2012,16:123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