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规范详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临床指南 >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快捷指南(2014)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快捷指南(2014)
发布者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编)
正文

一、小儿疼痛评估

(一)自我评估

是评价疼痛程度的金标准,与成人疼痛评估的方法相同。适用于8岁以上患儿。

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

2.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4以下为轻度痛,4~7为中度痛,7以上为重度痛。

(二)面部表情评估

1.脸谱疼痛评分法FACES(Wong-Baker Pain Rating Scale)适用于3~18岁儿童,也适用于婴幼儿或交流有困难的患儿,分值为0~ 10分。

2.Bieri改良面部表情评分法 可用于4~12岁患儿,分值为0~10分。

(三)行为学评分

1.CRIES 评分 通过哭泣,呼吸,循环,面部表情和睡眠等进行评估。适用于婴幼儿,分值0~10分。

2.FLACC(Face,Legs,Activity,Crying,Consolability)评分 适用于1~18岁儿童。分值为0~10分。

表30-1 CRIES 评估量表

表30-2 FLACC 评分量表

(四)生理学评估

疼痛评估的生理学参数包括心率、呼吸、血压、心率变异度、皮质醇变化、皮层诱发活动等,但这些参数受行为学的影响较大。在疼痛评估时,生理学指标必需与其他评估手段联合使用。

(五)疼痛评估注意事项:

1.不同年龄阶段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是准确进行疼痛评估的保证。

2.多种评估方法的联合使用有助于提高疼痛评估的准确性。

3.必需与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及实施镇痛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条件允许时,患儿的自我评估应作为首选的疼痛评估方法。

4.按时规律地进行疼痛评估和记录,任何干预治疗后都要评估其效果和不良反应。

5.疼痛评分不能作为是否给予镇痛药物的唯一指导。

二、小儿术后疼痛治疗

(一)镇痛药物及其应用

1.局部麻醉药物

(1)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为常用局部麻醉药物。推荐使用浓度和最大用量见表30-3。

(2)局部麻醉药物的术后镇痛方法

A. 局部浸润:手术缝皮前在切口皮下注射长效局部麻醉药浸润。

B. 外周神经阻滞:适用于相应神经丛、神经干支配区域的术后镇痛。

C. 硬脊膜外腔给药:通过经骶裂孔或者棘间留置的硬膜外导管持续给药。

局部麻醉药中加入阿片类药物不仅可达到镇痛的协同作用,还可降低这两类药物的副作用,见表30-4。

表30-3 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的推荐最大用量

表30-4 硬膜外术后镇痛(PCEA)的局部麻醉药和阿片类药物配方

2.阿片类药物和曲马多

相对功效和静脉单次或连续输注的使用剂量见表30-5,小儿自控静脉镇痛(PCIA)见表30-6。

表30-5 阿片类药物的相对功效和静脉单次和连续输注剂量

表30-6 小儿PCIA的推荐方案

3.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NSAIDS类药物是治疗轻到中度疼痛的有效药物,联合使用NSAIDS和对乙酰氨基酚超过单用其中任意一种的镇痛效果,见表30-7。

表30-7 NSAIDS类药物小儿应用的推荐剂量

在所有现在使用的NSAIDS类药物中,布洛芬是引起不良反应最少,使用安全证据最多的NSAIDS药物,其次是双氯芬酸和塞来昔布。另外,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钠均有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临床报道。

使用NSAIDS类药物的可能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1)禁用于有出血性疾病和接受抗凝治疗的儿童。

(2)NSAIDS不能与有肾脏毒性的药物合用。

(3)NSAIDS可以引起胃激惹和消化道出血。

(4)有哮喘病史的儿童,必须询问NSAIDS药物使用史,重症哮喘患儿禁用NSAIDS。

(5)不推荐用于新生儿;不建议小儿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此类药物。

(6)对NSAIDS过敏者和肝功能衰竭者禁用,患有严重湿疹和过敏体质的儿童慎用。

4.对乙酰氨基酚

用于各类术后疼痛的基础用药。对乙酰氨基酚超过最大日用剂量使用后可能产生肝脏毒性。尤其是营养不良和脱水的患儿可能产生药物蓄积。乙酰半胱氨酸和蛋氨酸可以补充体内谷胱甘肽,故可用于对乙酰氨基酚毒副作用的治疗。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和直肠给药的剂量见表30-8,静脉给药的剂量见表30-9。

表30-8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和直肠给药剂量推荐表

*指孕产龄

表30-9 对乙酰氨基酚静脉给药剂量推荐表

(二)非药物疗法

小儿术后镇痛除了前述药物治疗外,情感支持、精神抚慰、心理干预等非药物疗法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分散注意力和催眠最有效。蔗糖溶液目前被认为是新生儿时期最主要的非药物镇痛手段。通常使用蔗糖溶液的浓度为12%~24%,口服0.05~2ml在2分钟内起效。使用容量的上限由孕周来决定:27~31周:0.5ml;32~36周1ml;大于37周2ml。

常用的非药物疗法如下:①行为干预;②认知干预,用积极的态度替换焦虑等与疼痛相关的思考模式;③分散注意力,如数数字、听音乐、玩游戏、讨论与疼痛或医疗操作无关的话题等;④催眠;⑤心理准备和心理适应。

(三)多模式镇痛

多模式镇痛也称平衡镇痛。将作用于疼痛传导通路不同部位的药物联合应用,多途径镇痛,达到最佳疼痛治疗效果,降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被看作是高效术后康复的快通道。

常用的小儿多模式镇痛方法有:①NSAIDs和其他药物如阿片类药联合应用;②局部麻醉药复合阿片类药或其他类镇痛药;③外周与中枢联合用药;④不同镇痛方式的联合应用;⑤超前镇痛与术后镇痛的联合应用。

三、结语

小儿术后镇痛应根据患儿年龄、手术类型和临床情况合理给药,必须通过疼痛评估观察治疗的效果,同时监测镇痛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强调实施安全、有效和个体化的镇痛方案。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指南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