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规范详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临床指南 > 婴幼儿护理操作指南——蓝光治疗(2018)
婴幼儿护理操作指南——蓝光治疗(2018)
发布者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中华护理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组织
正文

蓝光治疗是通过蓝光灯照射,使波长主峰在425~475nm的蓝光透过皮肤,使血清中的间接胆红素产生异构体,将胆红素由脂溶性转化为水溶性,经胆汁及尿液排出体外,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主要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是换血前后的辅助治疗及极低出生体重儿预防性光疗。蓝光治疗方法可分为单面光疗、双面光疗、光疗毯光疗三种。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可采取不同的光疗方式。接受蓝光治疗的患儿不显性失水增加,除了做好相关护理及观察外,还应该注意补充液体维持体液。

一、适应证

1.各种原因所致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如溶血症、败血症、胆红素代谢先天缺陷等。

2.早期(出生后36小时内)出现黄疸并进展较快。

3.换血前后的辅助治疗。

4.高危儿出生后即可以进行预防性光疗。

二、禁忌证

1.直接胆红素>68.4μmol/L。

2.心肺或肝功能损害。

3.胆汁瘀积。

4.频繁呕吐或腹泻表现。

5.先天性卟啉病。

6.体温过高,>38.5℃。

7.蓝光过敏。

三、操作实践

1.评估

(1)环境评估:

室内温度为24~26℃,室内温度过低时,应先预热光疗箱,使光疗箱温度达到30~34℃,相对湿度55%~65%。

(2)患儿评估:

评估患儿的日龄、体重,精神反应,黄疸的范围及程度,生命体征,胆红素检查结果及皮肤情况。

2.光疗方法的选择

(1)单面光疗(图5-1):

多用于不宜双面光疗患儿。如睡于开放辐射台或密闭暖箱中的患儿,极低出生体重儿预防性光疗。对于胆红素水平较高且不宜接受双面光疗者,除上方单面光疗外,可在患儿两侧增加单面光疗,加强疗效。

(2)双面光疗(图5-2):

患儿裸露于有机玻璃床板上,由上下两排光源照射,适用于胆红素水平高且能耐受有机玻璃床板者。

图5-1 单面光疗仪

图5-2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

(3)光疗毯适用于睡于小床且胆红素水平相对较低的患儿。

3.操作前准备

(1)护士准备:

1)核对医嘱单,确认患儿身份。

2)了解患儿诊断、日龄、体重、黄疸范围及程度、生命体征、胆红素检查结果、皮肤情况。

3)洗手,戴口罩、墨镜。

(2)用物准备:

1)检查蓝光箱:接通电源,检查蓝光箱运转是否正常。

2)清除蓝光箱灯管及反射板上的灰尘,箱内湿化器水箱加至2/3满。

3)设置参数,根据患儿日龄及体重设置预热温度及湿度。

4)蓝光箱应避免放置于有阳光直射、对流风或取暖设备旁。

5)物品准备:遮光眼罩、尿布、温度计、胶布、网状手足套、记录单。

(3)患儿准备:

1)常规测量体重,监测生命体征、大小便,检查全身皮肤情况。

2)沐浴,禁忌在皮肤上涂粉或油类,以免降低光疗效果及灼伤。

3)戴遮光眼罩,避免光线损伤视网膜。

4)暴露全身,穿一次性遮光尿布,男婴注意保护阴囊。

5)保护两足外踝,防止皮肤磨损,剪短指甲,防止抓伤。

4.操作中

(1)再次确认患儿身份,查对医嘱单。

(2)将患儿放入预热好的光疗箱中,调节上下灯管,检查箱温传感器并固定稳妥。

(3)关好箱门,打开蓝光灯。

(4)记录开始照射时间。

(5)光疗中观察以下内容:

1)保持患儿皮肤均匀受光,单面光疗患儿常规2~4小时翻身一次。俯卧位时,应加强巡视,避免口鼻受压,影响呼吸。

2)监测体温和箱温变化,至少每2小时测量生命体征一次。体温超过38.5℃,应暂停光疗,待体温正常再继续光疗。

3)保持患儿眼罩及尿布无滑落,皮肤清洁完整,保持玻璃床板透明度,如患儿呕吐或大小便,应及时清除。

4)观察患儿反应、哺乳吸吮、全身皮肤黄疸消退情况,有无皮肤发红、皮疹等光疗反应。

5)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大小便性质、形状、次数。

6)保证水分及营养。光疗过程中,应按医嘱静脉补液或奶间喂水。

5.操作后

(1)出蓝光箱:

1)根据患儿全身皮肤黄疸消退情况及医嘱,适时停止光疗。

2)核对患儿身份,除去眼罩,检查眼部及全身皮肤情况,沐浴,更换清洁尿布,返回病床。

(2)关闭电源,记录出箱时间及灯管使用时间。做好暖箱终末消毒及保养。

(3)洗手、记录,继续观察患儿有无黄疸反跳情况。

四、注意事项

1.患儿入箱前应检查光疗箱是否完好,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固定好箱温传感器,以防脱落,保持排风口通畅,以便准确感知箱内温度,严格交接班。

2.蓝光的作用可能掩盖患儿发绀等情况,应持续监测脉搏氧饱和度,以视觉来评估黄疸的程度是不可靠的,尤其是早产儿和正接受光疗的患儿,应监测血清胆红素值的变化。

3.使用外罩屏障以遮挡蓝光,使周围患儿及护理人员免受蓝光影响。

4.应注意患儿骶尾部、足内外踝等骨突处皮肤受压情况,以免皮肤受损。

5.观察大小便情况,若患儿排便为深绿色稀便、泡沫多,次数4~5次,尿色深黄,属正常现象,必要时适量补充水分。

6.光疗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及时清除玻璃板上的污物(如患儿呕吐物、汗液、大小便),以免影响光疗效果。

7.光疗时,患儿不显性失水比正常情况高2~3倍,应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液体不足现象,视情况及时补充。

8.光疗期间,可引起患儿血清核黄素浓度降低,早产儿可能发生低钙血症,应遵医嘱补充核黄素;早产儿光疗时,应观察肌张力及神经系统症状。

9.若患儿在光疗箱内因裸露照光而烦躁、哭吵,应排除饥饿、排便及体温过高,箱内温度过高等情况,难以安抚时,可遵医嘱予以适当镇静,持续输注光敏药物如两性霉素、硝普钠、维生素静脉制剂等,需要使用避光器材遮挡蓝光光线。

10.喂奶时,应关掉蓝光,移去眼罩,包裹好患儿,抱出哺喂,以便观察评估患儿;若病情不宜抱出者,应在箱内抬高头部喂养,喂奶后头偏向一侧,以防吐奶误吸。

11.移动式单面光疗患儿应定时翻身,均匀受光以达到光疗效果,每班检查光疗灯管与患儿的距离。

12.记录灯管使用时间,及时更换损坏或使用到期的灯管。

13.光疗结束后,做好暖箱的终末消毒,将暖箱放置于清洁、无阳光直射、温湿度变化小的地方备用。

五、相关知识

1.光疗箱保养

(1)光疗箱内有机玻璃制品禁用酒精擦拭,保持灯光及反射板清洁,灯管使用1000小时需及时更换。

(2)光疗箱应置于干净、温湿度变化小,无阳光直射的场所。

2.光疗箱常见报警类型及处理

(1)超温:

箱内实际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报警时,操作者应查看光疗箱温度,暂停光疗,检查光疗箱排风口是否被遮挡、传感器是否脱落等情况,查找超温原因,待箱内温降至设定温度时,继续光疗。

(2)传感器故障:

发现传感器故障报警时,应检查传感器是否固定妥当,是否破损断裂,如有破损断裂,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更换。

(3)偏差:

箱内温度与设定温度不一致,高于或低于设定箱温。报警时,应检查排风口是否通畅或箱门是否关闭。

(4)断电:

电源插头与电源插孔断开,检查电源是否连接正常。

(5)风机报警:

风机报警不能正常工作属于机器故障,将患儿安置妥当后,悬挂故障标识,及时通知维修人员处理。

3.光疗的副作用

(1)发热:

由蓝光灯发热、环境温度相对过高、光疗装置通风问题所致。

(2)腹泻:

大便每天4~5次,其主要原因是光疗分解产物经肠道排除时,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增加所致。

(3)皮疹:

常在患儿面部、下肢、躯干出现红斑或瘀点,可持续到光疗结束,消退后不留痕迹。

(4)青铜症:

胆汁瘀积性黄疸患儿光疗后可使皮肤、血清及尿呈青铜色。光疗结束后,青铜症可逐渐消退,但时间较长。

(5)DNA损伤:

光能穿透薄的阴囊皮肤,建议在光疗期间用尿布遮盖外生殖腺。

(6)损伤视网膜:

强光线照射能够损伤视网膜,结膜充血、角膜溃疡等,光疗时应使用黑布或眼罩保护眼睛。

(7)其他:

光疗期间,可引起血清核黄素浓度降低,早产儿可能发生低钙血症。

4.蓝光治疗护理操作中常见问题的预防及解决方法

见表5-1。

表5-1 蓝光治疗护理操作中常见问题的预防及解决方法

六、舒适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蓝光治疗中的运用

舒适护理模式主要通过环境舒适度要求、皮肤舒适度护理、疼痛护理、安全护理、新生儿抚触等方面为患儿提供更为全面、人性化的护理,使患儿情绪稳定,身心舒适,减少哭闹次数,睡眠时间延长,体重增加,从而使黄疸指数下降速度增快,提高治疗效果,使住院天数缩短,降低医药费用,提高家属满意度。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舒适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邱小汕.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宋瑰琦,秦玉霞.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与质量评价.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2.

3.陈月琴.临床护理实践技能.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

4.楼建华.儿科护理操作指南.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5.周泽甫.临床医师技术操作规范.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6.郑显兰.现代儿科护理手册.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7.何红燕,张小红.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问题的预防及解决方法.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8.张甦婷.新生儿395例舒适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9):84-85.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指南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