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左前分支阻滞呈“假性前间壁心肌梗死表现”
C6-2 左前分支阻滞呈“假性前间壁心肌梗死表现”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8岁。活动后心慌、胸闷8年,1个月前当地心电图检查发现异常,近3天症状加重来院就诊。体格检查:血压110/80mmHg,无发绀,心界不大,心音清,双肺无啰音,下肢不肿。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各室腔大小、心壁厚度及瓣膜结构运动异常。心电图特征:图A:各导联P-QRS-T顺序发生,心律为窦性,R-R间差<0.12s,平均心率76次/分;PR间期0.18s,QT间期0.36s,QRS:肢体导联呈典型的左前分支阻滞图形,胸导V1、V2呈QS型,V3呈rS型、V4~V6呈Rs型;QRS时限及ST-T未见异常。图B:胸导联V1~V3为电极向下一肋间安置时描记,QRS呈rS型、Q波消失,排除前间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左前分支阻滞。鉴别诊断:左前分支阻滞合并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讨论:单纯左前分支阻滞一般不影响水平面向量环的变化,所以,胸导联图形多无特殊改变。由于少数左前分支阻滞时,初始向量除向下、向右外,还略偏向后,造成右胸导联r波消失,左胸导联出现S波。如果因前间壁心肌梗死引起的病理性Q波,绝不可能因电极的位置变化而遁匿,若为急性心肌梗死,还应具备ST-T动态改变,另外,本例临床资料亦不支持冠心病、心肌梗死。因此,当左前分支阻滞时,前壁导联出现q、Q或r波递增不良时,除了结合临床外,还应将电极下置1~2肋间记录,以除外“假性心肌梗死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