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C30-1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A.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B.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功能性右束支阻滞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阵发性心悸30年,加重2个月于2004年6月11日入院。患者30年前某天坐车时突感心悸,自测脉率约200次/分,持续约3小时后自行缓解。此后未再发生类似症状,直到10年前复发。发作时感心悸,头晕,乏力,有一过性黑矇,脉率200次/分,在北京一社区医院就诊,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尔后每年冬天均要发作1~2次,入院前2个月发作更频繁。因先后服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后仍不能完全控制发作而来阜外医院就医。行常规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和MRI检查均未发现心脏器质性病变。图B患者,女性,60岁,阵发性心悸5年入院。心电图特征:图A示,心动过速时QRS波群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但电轴左偏,而且V5和V6导联上S波很深,明显大于R波,致使R/S比小于1,支持室性心动过速。图B示V1导联上QRS波呈R波,V5、V6导联上呈Rs波,S波较宽钝,电轴右偏,符合典型右束支阻滞图形。心电图诊断:图A: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图B: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功能性右束支阻滞。讨论:图A和图B两例患者均行电生理检查,行射频消融。证实分别为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功能性右束支阻滞。图A患者在左心室中后间隔处标测到理想的靶点后行射频消融术成功,随访一年余,无复发。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征包括:①患者没有器质性心脏病;②多为15~40岁的年轻人,很少超过55岁;③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为3:1;④心动过速发作呈阵发性,持续时间从数分钟到数小时,少见情况下可持续数天;⑤心动过速时QRS波形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伴电轴左偏,V5、V6导联上R/S比小于1;⑥维拉帕米(异搏定)治疗有效;⑦这种心动过速一般预后良好,随着时间推移,心动过速有可能发作频率减少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