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详情-心电图-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心电图 >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作者
魏经汉;任振芳;朱俊;方丕华
正文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一)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是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以是否合并QT间期延长分类,合并长QT间期者称为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不合并长QT间期者称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Tdp的发生机制和处理原则与其他室性心动过速有很大不同。Tdp一般认为是早期后除极造成的触发激动所致,是长QT间期综合征常伴发的一种恶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诊断要点为:①基础心律时有QT间期的延长(图30-14);②心动过速发作为多形室性心动过速,QRS具有尖端扭转的特点,可呈“梭形”改变(图30-15)。其中QT间期延长为先决条件。

图30-14 基础心律QT间期延长

图30-15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QRS尖端扭转

长QT综合征分为先天和获得性两种,前者为遗传性基因异常所致。根据基因异常不同,现已发现超过10种不同的先天性长QT综合征。其中最常见的是长QT 1、2、和3型,发作往往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获得性长QT目前也认为与编码细胞膜钾通道(Ikr)的基因有关。患者平时心电图并无长QT,由于某些特殊情况下对Ikr的抑制,才出现QT间期延长。最常见的原因有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严重心动过缓,药物所致等。

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QT间期延长的基础上有所谓“间歇依赖现象”,即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前有短-长-短间歇的交替(图30-16)。造成这种间歇依赖现象的最常见的原因是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的代偿间歇造成长间歇,而每一次长间歇后又会出现十分异常的Q-U波,最终导致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另一种是没有这种间歇依赖现象,在QT延长的基础上直接发生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前往往有基础心率加快的现象。间歇依赖性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更多见于获得性长QT综合征,但也可见于少数先天性者。非间歇依赖的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只见于先天性者。

图30-16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QT间期短-长-短间歇交替

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多数具有自限性,发作数秒至数十秒可自行终止。但有频繁反复发作的特点。少数可进展为心室颤动或单形室性心动过速。

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主要和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鉴别。二者的鉴别十分重要,因为其处理原则和用药完全不同。根本区别为是否合并QT间期延长。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虽然发作的图形可以很像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但只要没有合并长QT,就不能诊断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二)心室颤动

心室颤动(室颤)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由于心室肌的无序蠕动,心脏实际停止了射血。若不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患者将很快死亡。

心室颤动的心电图特点为正常P-QRS-T波消失,代之以振幅、频率极其不一致的快速无序的心室颤动波形。虽然曾经根据颤动波的高低及快慢分为所谓“粗颤”和“细颤”,但根据目前的指南,从抢救的角度讲二者并无太大区别,因此不需要对心室颤动再进行分类。

心室颤动可以在室性期前收缩的诱发下直接发生,也可由其他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如持续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多形室性心动过速,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少数情况还可由心房颤动诱发(如预激综合征等)。

心室颤动要和心室停搏进行鉴别。二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是一样的。后者的心电图表现为无电活动(直线)或一些极其缓慢的电活动。心室颤动发生时一般不可能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多数被床边心电监测或除颤器发现。此种监测大多使用单极导联,振幅不一定标准化(振幅调节过低),因此有可能被误诊为心脏停搏。更换导联或提高振幅可以明确诊断。

上一篇:室性并行心律 下一篇:病例 单形性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