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一)定义
由正常房室传导系统和房室旁路折返形成的心动过速,称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二)机制
由正常房室传导系统和房室旁路形成折返途径,心房和心室均为折返环的一部分。一般来说,旁路的传导速度较房室结快。心动过速常常由房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期前收缩引起,期前收缩时,如恰遇折返径路中的一支正处于不应期,该期前收缩的冲动不能通过该径路下传,由另一侧径路缓慢传导,当时间延长到该径路脱离不应期,激动便沿该径路逆向传导,从而诱发折返性心动过速。
(三)分型
1.顺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指激动由正常传导系统前传,由旁路逆传形成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一般为窄QRS波群心动过速(图29-9)。
图29-9 顺传型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2.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指激动由旁路前传,由正常传导系统逆传形成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一般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图29-10)。
图29-10 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3.持续性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
是一种特殊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心动过速常持续发作。旁路多位于后间隔,一般只有逆传功能,具有房室结样递减传导特性。
4.房束旁路(Mahaim纤维)参与的心动过速
是另一种特殊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此种旁路主要是房束旁路纤维,起于右心房,经三尖瓣环,终止于右心室右束支远端和(或)其周围的心室肌。旁路具有类房室结样特性,传导缓慢,呈递减性传导,只有前传功能而没有逆传功能。
(四)重要概念
1.隐匿性旁路
仅有逆向传导功能,无前向传导的旁路称为隐匿性旁路,临床上只有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才能证明其存在。
2.显性旁路
指具有前向传导功能,在体表心电图上显示预激波的旁路。一般旁路具有双向传导功能,所以同一旁路在临床上可出现顺传型和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少数显性旁路也可无逆传功能。
3.隐型预激
平时心电图正常,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显示出预激图形,旁路有前向传导功能。该类旁路的不应期往往比房室结不应期长,只有当房室结受各种原因影响使传导减慢或旁路传导加速时,旁路的前传功能才显现出来。
4.多条旁路
指相距2cm以上、数目多于两条的旁路。
(五)心电图表现和诊断要点
1.顺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和诊断要点:
(1)QRS波群正常,频率150~250次/分;
(2)RP'间期>70ms,且RP'间期常<P'R间期;
(3)心动过速伴有功能性束支阻滞时,若R-R间期较正常QRS波群延长35ms以上,提示旁路位于束支阻滞同侧(图29-11)。
图29-11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左束支阻滞
2.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1)频率150~250次/分;
(2)QRS波群宽大畸形呈完全预激图形,δ波方向和QRS波群形态与窦性心律时预激心电图相似;但心动过速时,激动完全通过旁路前传,所以预激表现最充分,预激波和QRS波群比窦性心律时更明显和更宽大。
(3)P'R间期常很短,RP'间期>P'R间期;
3.持续性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
(1)窦性心律时心电图正常;
(2)心动过速频率100~200次/分;
(3)心动过速时呈窄QRS波群,与短阵性窦性心律交替出现,且反复发作;
(4)心动过速时Ⅱ、Ⅲ、aVF、V4~V6导联逆传P'波呈负向;
(5)RP'间期>P'R间期;
4.房束旁路(Mahaim纤维)参与的心动过速:
(1)窦性心律时,QRS波群呈频率依赖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V1导联QRS波群呈rS型,电轴左偏,胸前导联移行慢;
(2)PR间期正常或延长;
(3)心动过速时呈左束支阻滞图形的宽QRS心动过速;
(六)主要鉴别诊断
1.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V1导联有假r波或Ⅱ、Ⅲ导联有假q波或假s波,RP'一般<70ms,支持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顺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一般RP'间期>70ms,且RP'间期常<P'R间期。
2.室性心动过速
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呈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需要和室性心动过速鉴别。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在窦性心律时心电图一般有预激波图形。室性心动过速时可见房室分离、室性融合波,胸前V1~V6导联QRS波群主波均为正向波或负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