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详情-心电图-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心电图 >  图谱
图谱
作者
刘兴鹏;胡福莉
正文

图谱

图21-1 一例奎尼丁中毒患者的心电图演变过程

患者,女性,20岁,服用大剂量奎尼丁企图自杀。上图:服药后3小时,血清奎尼丁浓度为28mg/L,晕厥发作,心电图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第3和15个QRS波群为窦性夺获,QRS波增宽;中图:奎尼丁浓度降至13mg/L,心电图为窦性心律,QRS波群时限正常,QT间期延长,U波明显。下图:奎尼丁浓度降至3mg/L,心电图恢复正常。

图21-2 ⅠC类药物对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的影响

用药前V1~V3导联可见J波,J波幅度≥0.2mV,T波直立,ST段呈低马鞍型抬高,为Brugada综合征Ⅲ型表现。使用氟卡尼后,心电图J波幅度≥0.2mV,T波倒置,ST段呈下斜型抬高(箭头所示),呈明显Brugada综合征Ⅰ型表现(引自彭健,等.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5,21:220)

图21-3 洋地黄型ST-T改变的形成图解

图中(1)为正常心室肌动作电位及对应的心电图模式图,可见QRS波群的宽度主要由0相除极速度决定的,ST-T波时限主要取决于2、3相的时程,其中2相平台期主要与ST段对应,而3相主要与T波对应。(2)洋地黄类药物可抑制Na+-K+泵,并促进Na+-Ca+交换,增加细胞内Ca2+,进而促发多种离子通道机制,加快复极,使2相平台期缩短、消失,迅速进入3相快速复极期。对应心电图表现为ST段显著缩短,呈下斜形压低,与T波融合,T波双向,前支陡直,为特征性的洋地黄心电图改变。下图:自左至右为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后逐渐出现特征性的洋地黄心电图。

图21-4 洋地黄型ST-T改变

患者,男性,85岁,冠心病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持续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描记该图时已口服地高辛6个月,每次0.125mg,每日2次。可见QT间期缩短,ST段下斜形压低,T波双向,双支不对称,前支陡直,呈鱼钩样等典型洋地黄型ST-T改变的特征,以V5、V6导联尤为明显。

图21-5 洋地黄中毒引起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患者,女性,43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心力衰竭,因心悸、气短加重,自行服用地高辛0.25mg,每日3次,共1周,可见V5导联QRS波群主波方向呈交替性变化,为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图21-6 洋地黄中毒引起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

该图的Ⅱ导联可见P波形态并不完全相同,且周长亦不恒定,同时伴有完全性房室阻滞。室性逸搏的QRS波群尚不足0.12s,考虑起源于房室交界区,同时ST-T可见洋地黄作用曲线。

图21-7 三环类抗抑郁药对心电图的影响

上图:P波消失,可见f波,RR间期不等,QRS波群明显增宽,形态不一,符合心房颤动合并室内阻滞;下图:心动过速,QRS波群增宽、QT间期延长及电轴右偏,考虑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阻滞。

图21-8 药物诱发Tdp

患者,女性,76岁,存在肾功能不全,因心房颤动服用索他洛尔。图21-8A自行转复窦性心律后记录,可见房性期前收缩(星号)后为一长的代偿间歇,之后的窦性心律QT间期延长(箭头)。图21-8B:A图后几分钟内记录到典型的Tdp发作:开始为一次连续4跳的多形室性心动过速发作,间歇后出现1跳窦性心律,伴QT间期显著延长(箭头),之后出现的室性期前收缩落在T波上,诱发Tdp发作。此种短-长-短现象为典型的药物相关Tdp。该患者存在的Tdp诱发因素包括女性,服用索他洛尔,肾功能不全及近期心房颤动复律史等。

上一篇:关注药物引起的QT间期延长 下一篇: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