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详情-心电图-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心电图 >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作者
刘兴鹏;胡福莉
正文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一)ⅠA类药物

该类药物包括奎尼丁和普鲁卡因酰胺等。以下以奎尼丁为例简述该类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图21-1)。

图21-1 一例奎尼丁中毒患者的心电图演变过程

1.对窦房结、房室结的影响

 与剂量有关。小剂量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大剂量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PR间期延长及房室阻滞等。

2.对心房、心室除极的影响

 与剂量有关。如P波增宽有切迹、QRS波群增宽等。>7.0mg/L时QRS波群增宽25%~50%。

3.对心室复极的影响

 与剂量不完全相关。治疗剂量即可出现QT间期延长和(或)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该作用可能与奎尼丁亦有一定的IKr阻断作用有关。此外还包括T波减低/倒置、ST段压低和U波明显等。

(二)ⅠB类药物

国内常用者为利多卡因和美西律。该类药物通常不会引起P-QRS-T的明显改变。偶尔,常规剂量的利多卡因可导致窦性停搏。

(三)ⅠC类药物

该类药物中,国内常用者为普罗帕酮(心律平)和莫雷西嗪,国外尚包括氟卡尼。该类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通常不影响窦性心率,但普罗帕酮除外。后者同时具有β肾上腺素能的特性,故可减慢窦性心率。

2.可引起PR间期和QRS时限的延长。

3.普罗帕酮可以延长预激综合征患者的旁路不应期,但有可能使心房扑动的房室传导加快(例如房室传导比例由2∶1~3∶1变为1∶1)。

4.普罗帕酮或氟卡尼还可用于疑诊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药物激发试验(但不是首选药物),即通过静脉应用该药使得Ⅱ型或Ⅲ型Brugada波转变为Ⅰ型Brugada波或使后者变得更为明显(图21-2)。

图21-2 ⅠC类药物对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的影响

(四)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即β阻滞剂。口服治疗剂量的β阻滞剂可减慢窦性心率、延长PR间期。该类药物对P波、QRS波群、T或U波无显著影响,但可缩短QTc间期。

(五)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主要包括胺碘酮、索他洛尔、依布利特与多菲利特等药物。该类药物对心电图有较大影响,应提高警惕。

1.对窦房结的影响 可导致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和窦性停搏。

2.心脏传导的影响 可引起PR间期延长、QRS波群增宽、QTc延长及U波明显等。

3.因该类药物具有延长QTc的作用,所以应警惕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风险,特别是在用药早期和(或)合并低血钾时。对于Ⅲ类药物的这一副作用,胺碘酮相对例外,虽然该药能够显著延长QTc,但TdP的发生率较低(<1%,多见于同时合并低血钾时),可能与该药能够同时阻断多种钾通道故并未使跨膜复极离散度增加有关。

(六)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指的是非二氢吡啶类的钙拮抗剂,代表药物是维拉帕米和硫氮癐酮。该类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抑制窦房结自律性,特别是对于基础已有窦房结病变的患者。

2.抑制房室结传导,但很少导致二度和三度房室阻滞。

3.对部分患者有缩短预激综合征旁路不应期的作用。

上一篇:药物对心电图产生影响的机制 下一篇:洋地黄类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