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假性腮腺炎;腮腺内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英文别名
pseudo parotitis
概述
又称假性腮腺炎,是腮腺包膜下或腺实质内淋巴结的炎症。其病变范围局限,导管及导管口正常,挤压腮腺时导管口无脓性分泌物流出。
病因及病理
腮腺淋巴结群接受来自鼻根、眼睑、颞、额、外耳道、中耳、腭后部、鼻后及鼻咽区的淋巴,如果这些部位有炎症,可引起腮腺区淋巴结炎,腮腺区呈现炎性变化。
显微镜下,淋巴结的正常结构清晰可见,被膜常增厚且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有的血管扩张充血。淋巴滤泡可增生。生发中心可见核分裂,但无病理核分裂,并见吞噬核碎片的组织细胞。淋巴窦扩张,其中有大量浆细胞及淋巴细胞;血管扩张,其中可充满白细胞。淋巴结内残存的腺管的管壁可增厚,并引起附近腮腺的亚急性炎症,部分中性多形核白细胞聚集,液化形成脓肿。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腮腺造影
如导管口内有混浊唾液,可见造影剂充盈脓腔,其远中分支导管可扩张不整。如分泌唾液正常,示淋巴结包膜可能完整,造影片上可见分支导管移位似良性肿瘤。
2.超声检查
声像图上表现为界限清楚的低回声病变,与良性肿瘤不易区分。脓肿形成时,可见腮腺腺体内有厚壁的脓腔。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急性期按一般炎症处理原则进行治疗。
2.若发现原发感染灶,应积极处理原发病灶。
3.慢性炎症反复发作或抗炎效果不明显,可行手术治疗,摘除淋巴结送病理检查。
作者
章魁华;张杰
来源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第2版,978-7-117-09353-8,2008.01
实用口腔科学,第3版,978-7-117-11190-4,2009.05
临床诊疗指南 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第1版,978-7-117-23216-6,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