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缺铁性贫血是机体对铁的需要增加、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等造成体内铁缺乏,进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导致贫血。本病为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病人可表现为口腔黏膜苍白,尤其唇、舌、牙龈明显。口腔黏膜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高,常有异物感、口干、舌灼痛等。有些患者可出现舌炎,舌背丝状乳头和菌状乳头萎缩消失,导致舌背光滑,舌质红。还可出现口角炎或口炎,严重者口咽黏膜萎缩,甚至造成吞咽困难。
病因学
① 铁的摄入量不足而人体对铁的需求量增加;②慢性失血使铁质损失过多;③铁的利用和吸收障碍等。
流行病学
缺铁性贫血的舌炎发生率占39%,口角炎发生率占14%,此两类表现可发生于贫血出现之前。舌红赤、不适感、乳头变平,严重的可有线形或蕈样萎缩;也易有慢性黏膜白色念珠菌感染及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活体组织检查可有舌黏膜棘细胞减少,上皮明显变薄,黏膜固有膜角质层颗粒消失,颊黏膜也会有此类改变,但发生率较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应查明潜在缺铁的因素及早补充足够的铁,直到恢复正常铁储备量。口服铁剂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常用硫酸亚铁,0.2~0.3g/次,每天3次,同时服维生素C 100mg,每天3次。注意口腔卫生及口腔损害的对症治疗,可用1/5000氯己定(洗必泰)、1%过氧化氢溶液含漱,金霉素甘油糊剂涂搽等。
作者
肖先缜;刘宏伟
来源
实用口腔科学,第3版,978-7-117-11190-4
口腔急诊医学,第1版,978-7-117-10597-2
口腔黏膜病学,第1版,978-7-117-134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