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lymphogranuloma venereum
性病淋巴肉芽肿(LGV)是一种由沙眼衣原体L血清型(L1、L2、L2a和L3)引起的慢性性传播疾病,其毒力与侵袭力较其他眼-生殖道血清型要大,故可直接感染巨噬细胞,并在其内以二分裂方式复制生长,48~72小时引起细胞溶解。我国目前尚无实验室确诊病例报道,近年来研究发现直肠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特别是同性恋患者中,直肠炎与L型密切相关相关。实验室诊断主要依据血清学试验检测抗衣原体抗体,细胞培养、抗原检测和基因检测病原体。
性病淋巴肉芽肿是由于性病淋巴肉芽肿衣原体体引起,由性交传播。潜伏期1~3周。外生殖器出现疱疹糜烂,1~6周后腹股沟淋巴结开始肿大,破溃化脓,病原体经淋巴引流或直接流入直肠,引起直肠炎和狭窄。初起肠黏膜糜烂和肉芽肿,成小结节状,紫色、易出血,因瘢痕收缩可造成狭窄,肠狭窄发生于齿线及其上方,直肠壶腹或结肠。狭窄多是管状,形状不规则,狭窄区无明显界限,可见肉芽肿,黏膜红色,有散在溃疡,有的狭窄呈环形膜状。肛周结缔组织增生,肛门不能闭合。肠壁因有结缔组织增生,肠管弯曲不整,有时可见瘘管通于脓腔。组织学显示淋巴结内有脓肿形成的感染性肉芽肿改变。
1.本病分布于全世界,以热带和亚热带如南美洲、非洲、亚洲的印度及东南亚多见。
2.通过性接触直接传播。病人多为青壮年,男女比例约为5∶1。我国近年有疑似病例报告。
本病临床症状体征并无特异性,故除症状体征检查和详细询问病史外,尚需辅助检查,以帮助确诊。
1.补体结合试验
是本病重要的血清学诊断方法,能检测两种抗体:砂眼衣原体抗体和鹦鹉热衣原体抗体。因为人群中常见有衣原体感染,所以本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但不能靠其结果决定诊断。一般而言,本试验血清滴度1∶8或1∶6对本病诊断有提示意义,而1∶64或以上则有诊断意义。恢复期患者血清滴度降低。
2.病原体培养
取肿大的淋巴结穿刺物接种在鸡胚卵黄囊,或做组织细胞培养。阳性者有诊断价值。另需做细菌培养和涂片革兰染色,以除外葡萄球菌或其他细菌所致的淋巴结炎症。
3.微量免疫荧光试验
能检测不同血清型衣原体特异性抗体,比补体结合试验更为敏感,特异性更强,但试验条件要求高,难以广泛应用。
性病淋巴肉芽肿的治疗越早越好,初期患者用药后,全身性症状可迅速消失,但局部淋巴结肿的愈合有限。晚期出现严重并发症后治疗困难,往往需行手术治疗。
1.抗菌药物治疗
(1)多西环素:每次0. 1g,每天2次,连服21天。
(2)四环素:500mg,每天4次,连服21~28天。
(3)红霉素:500mg,每天4次,连服14~21天。
(4)复方新诺明:开始每日2次,每次2g,以后每次1g,连服3周。替代疗法为多西环素。
(5)磺胺噻唑,首剂4. 0g,以后每6小时1. 0g,连用3周。
2.轻泻剂
发生肠狭窄,可用麻仁润肠丸、番泻叶、液体石蜡等保持大便通畅。
3.灌肠法
药用大黄、白芍、白及粉、冰片、夏枯草、连翘等煎水200ml,每次50~100ml。保留灌肠,每天2~3次。
4.中医内治法
可用清热利湿、解毒中药治疗早期,方用二妙散加减。如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粘连,尚未破溃,治宜疏肝解郁,软坚散结,方用逍遥散加减,可适量加用全蝎、蜈蚣等通络散结药物,后期出现潮热骨蒸,面色少华,倦怠,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以六味地黄汤加减。
5.中医外治法
初期以马齿苋、蒲公英、金银花、牡丹皮、地丁,加水适量,煮沸后晾温清洗疮面,每日2次;对已有波动的淋巴结脓肿,忌切开排脓,可从正常皮肤入针,抽出脓汁,然后用五倍子炒黄研末,百草霜和匀,醋调敷;后期可用红花、黄升、血竭各等份,冰片适量,共研为细末,以麻油调和,涂患处,每日2~3次。
6.手术疗法
如狭窄尚未完全肠梗阻时可用扩肛术,每周1次,或参照直肠狭窄手术治疗。若出现完全性肠梗阻,需行结肠造口术以缓解症状。